23 MAY, 2024

青年的就業模式和理想工作研究報告

撰寫 : 游沛翀

青年就業議題一直在社會各界有着廣泛討論,由協助青年過渡至職場,到青年在工作中自我實現,均是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重點關注的範疇。有見越來越多青年選擇從事非全職工作(例如從事「斜桿」或多份零散工)引來社會廣泛討論,究竟青年又是否如坊間所言,為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而從事非全職工作?更進一步,青年改變就業模式的根本原因,會否並不如大眾想象般簡單?背後涉及甚麼結構性因素?面對大環境的轉變,香港青年又會如何調適自身對理想工作的追求?他們又會否視「內卷」或「躺平」為實踐理想工作的方法?

 

為深入分析青年選擇不同就業模式的原因和其實踐理想工作的方法,MWYO青年辦公室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3年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透過電話進行問卷調查,合共訪問506名18至34歲在職青年,並於2023年9月下旬組織了一場共七人的焦點小組討論。

 

就業模式定義

分類

詮釋

有全職

主要工作中有一份是全職,包括但不限於:

  1. 只有一份/多於一份全職工作
  2. 有一份全職,以及一份/多於一份兼職/自僱工作

沒有全職

主要工作中沒有一份是全職,包括但不限於:

  1. 只有/多於一份兼職
  2. 只有/多於一份自僱工作
  3. 有多於一份兼職/自僱工作

註:「主要工作」指的是受訪者每週工時最長的那一份工作、「全職」指的是每週工時超過30小時的工作;「兼職」指的是每週工時不超過30小時的工作;「自僱」指的是自由工作者(又稱freelancer),沒有聘用僱員亦非受僱於他人。

 

 

研究結果:

 

青年就業模式

  1. 大多數在職青年仍是以全職為主(85.2%),只有小部分是沒有全職(14.8%)
  2. 青年從事非全職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賺取更高收入和彈性安排時間
  3. 從事非全職的青年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滿意度較高
  4. 青年選擇非全職最主要是受客觀因素影響,包括其行業性質和修讀的學科
  5. 社經背景較弱的青年能夠勝任的非全職通常都是零散工種,社會應留意他們的處境

 

理想工作條件

 

 

 

 

政策建議

建議一:提高青年進修有利香港社會發展、個人職涯的課程之資助金額

建議二:資助社經背景較弱的青年群體進修有利個人職涯發展的課程

建議三:建立一站式平台收發職專課程分數表和認證有關數據

建議四:擴展個人諮詢服務鼓勵從事非全職工作的青年進修培訓

建議五:加強非全職青年的勞工權益保障,引入零工工傷保險機制

建議六:進一步收集數碼平台工作者以外的非全職工種,並關注青年從事非全職的原因

建議七:專業性較強的學系應分析畢業生從事非全職的現象,以調整課程設計

建議八:成立創意文化產業的「斜槓青年人才庫」,鼓勵從事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公司/企業聘用斜槓青年,促進多元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