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AUG, 2021
2021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意見書
為青年的未來開拓更多機遇
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運用各種研究方法和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去了解青年的想法。現時,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下,社會各界仍然積極防疫。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青年難免對前景感到憂慮。我們認為政府可營造一個有利青年學習及身心發展的環境,增加其參與職場及社會事務的機會,讓他們可以為將來做好準備。為達到上述目的,我們主要集中在就業和教育方面提出以下九項政策建議。
就業方面
1. 成立中學實習諮詢及支援辦事處,並放寬最低工資豁免
背景:現時不少僱主對聘請中學生做實習會卻步,其中原因是中學及其他籌備團體欠缺籌辦經驗,以致企業大多與較具經驗及資源的大學合作。另一原因是中學生受着《最低工資條例》的限制,而大專學生豁免於外。參考勞工處對於法定最低工資實習學員及工作經驗學員的豁免安排,雖然法定最低工資不適用於《最低工資條例》指定的學生僱員,包括實習學員及正處於獲豁免學生僱用期的工作經驗學員,但他們須正修讀《最低工資條例》指明的本地教育機構提供的全日制經評審課程,當中不包括中學課程。
建議:政府宜在教育局下開設中學實習諮詢及支援辦事處為持份者(如學校、企業和其他籌備團體)提供指引和支援,相關指引例如籌備實習計劃的步驟、設計工作內容、培訓實習生和評核表現的準則等。我們鼓勵更多僱主提供工作體驗給中學生,讓他們可預早為其生涯規劃及職場技能發展做好準備。此外,政府宜於現時獲豁免最低工資的「經評審課程」名單加入中學全日制課程,從而使僱主,特別是中小企在聘請中學實習生時對於工資安排上更具彈性。此建議之目的是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在中學實習生的工資安排上更具彈性,而非藉此把實習生視作廉價勞工。為此,建議二是希望透過政府津貼企業,鼓勵它們以合理的薪金聘請實習生。
2. 資助企業開設實習職位
背景:本港就業市場難以在短時間內回復至疫情前水平,近期適合剛畢業青年的職位空缺依然未恢復正常。政府應鼓勵企業開設更多實習職位,吸納年輕人才,為它們擴充人才庫,在經濟好轉時聘為全職員工。同時,畢業生可透過實習,累積相關行業的知識和經驗,長遠增強就業能力。
建議:政府應參考勞工處2009年推出的「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資助企業開設4,000個短期實習職位,為近期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為回應不同教育程度青年的就業困難,政府應讓高中、文憑、副學位和學士學位畢業生參與,而非只限於學士學位畢業生。同時,為吸引企業參與計劃、以合理的薪金聘請實習生,以及減輕企業在培訓上的經濟負擔,政府應將原本每月2,000元的「培訓津貼」金額提升至5,000元。此外,為確保實習生參與實習期間有充實的學習機會,政府應要求參與的公司或機構詳細設計實習崗位的工作和學習目標。
3. 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考察活動
背景:《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就此,MWYO在今年五月至七月進行了電話調查,發現青年在考慮是否參與就業計劃時存有不少顧慮,令到他們有所卻步。不過,有興趣參與就業計劃(假設受訪者符合資格),以及有興趣考察或遊覽大灣區的比例,均比往大灣區全職就業的為高。一方面,相關就業支援有助鼓勵更多青年探索大灣區就業的機會,而另一方面,其他較輕鬆的方式,如考察及遊覽,也可讓他們了解大灣區的另一面貌。現時,學生可選擇參與學校舉辦的交流團,但在職青年則缺乏相關機會。
建議:為了加強香港青年對大灣區的認識,開拓更多機遇,政府應考慮在2022年繼續舉辦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如要提升青年參加就業計劃的興趣,政府可考慮從減低其顧慮着手,做法可以是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網站打造成一站式平台、於大灣區各城市開設辦公室以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以及推出手機程式,目的是提供各方面的資訊及支援,內容可包括提供進修與就業相關的輔導及規劃支援、協助住宿安排、提供在職培訓資訊,以及解決職場及生活疑難等。另外,政府宜透過津貼18至35歲香港青年,以個人形式遊覽大灣區,以減輕其車費及住宿等費用,金額可以是每年上限2,000元。希望有更多青年在政府多方面的支援下,加強認識大灣區,並考慮如何配合個人發展。
4. 進一步減少「學生資助計劃」還款人的還款負擔
背景:政府於2020年2月宣布為學生提供一次性免息延遲兩年償還學生貸款的安排,為還款人即時騰出現金周轉。MWYO曾進行有關調查,結果顯示逾半青年認為這有助紓緩他們的財政壓力。近月青年失業率微升,再者新畢業生仍難以與有經驗人士競爭職位。
建議:政府應考慮今明兩年的畢業生於畢業後36個月才開始還款,並下調貸款利息。另外,政府可將所有未償還貸款一次過削減15%,進一步減輕畢業生的還款壓力。此政策可讓畢業生在事業發展初期,預留更多資金,準備開展自己的事業。
教育方面
5. 加強「商校合作」以促進職專教育
背景:政府在2019年發布有關推廣職專教育的諮詢文件,其中關注在中學內負責生涯規劃的老師,以及安排的相關課程及活動,並不足以使高中學生明白職專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發展前景。至今,這問題並未能得到適當改善和重視。
建議:政府應加強「商校合作」,包括:1)所有不同行業的商會,就其職業培訓的需要,須成立一個促進其行業職業培訓的辦事處。如有需要,可由職業培訓局全面統籌;2)各行業每年須到不同中學推廣職業培訓,有關的企業和勞工團體亦應參與。推廣的對象包括老師和家長,主要目的是詳細解釋有關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學生的入行需知;3)成立一個以行業為基礎,提供給中四及中五學生的實習計劃。政府可倡導這實習計劃,先由幾個選定行業為試點,並適當提供經費作支援。
6. 向低收入家庭學生發放補習券以追回學習進度
背景:全港學校曾因疫情而停課近一年。雖然學校提供網上學習資源,但無論是校方或家長,大多認同網課的學習效能遜於實體課。世界銀行去年發表的報告提及,在家網上學習長遠會帶來龐大的經濟損失。MWYO參考世界銀行的估算方法,結果發現香港學生由於停課減少學習機會而長遠帶來總收入損失達2,703億元,而平均每位學生在工作生涯中損失33萬元收入,當中低收入家庭會因缺乏優質的家庭教育或參加補習班的機會,學習效能會更低,導致未來收入的損失可能更嚴重。故此,政府應儘快提供額外資源,特別是給予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以減少停課對他們的長遠影響。
建議:政府應以補習券形式資助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學生參加補習班。資助金額可以是每月1,500元,為期12個月(一年合共18,000元)。為了確保補習質素,補習券宜只適用於已在教育局註冊的補習社。參考中小學生資助計劃下的「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及「上網費津貼計劃」的成功申請數目,預計約有192,000個學生可成功申請補習券,估計總開支為34.5億元。這項開支將會佔估算損失約2.4%和2021/22財政年度政府教育開支約4.5%。
7. 增加教育科技產品創新和共建機會,帶動教育技術發展
背景:香港教育城一直主要以 eREAP 計劃從海外引入教育科技資源。然而,2018年的審計署報告顯示,兩成學校在首年參與計劃後退出,認為資源未能切合所需。 另外,MWYO與數碼港和科學園(兩大園區)的代表進行訪問,發現單是在兩大園區的教育科技企業已有150間,但教育科技的銷售流程和概念認證期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可見,不論是海外或本地的技術,均未能適切和持續為本地學校提供具質素的教育科技產品,影響校內教育科技的質素。
建議:政府應牽頭發展本地教育科技市場,以5,000萬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帶動特定教育科技範疇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有關建議參考英國政府在2019年所成立的基金,向20家企業提供每家最多10萬英鎊資助,以發展適合當地學校的技術。此外,兩大園區、生產力促進局等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宜了解中學的需要,與學校合作共建研發產品。此共建的概念也可套用於現時創新科技署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署方可推動試用計劃於官立和資助學校實行,鼓勵商校合作,共同試用產品,讓企業能盡用試用期改良產品質素,最終將產品帶入教育界。
其他方面
8. 預留資源在地區推行參與式預算
背景:近年青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注焦點有地區化的跡象。不少青年選擇以務實態度深耕社區,積極聆聽街坊需要,把一些備受忽視的民生議題帶回社會討論,以及透過區議會作推動。他們在各區成立關注組、社區報和社交媒體平台,為區內衞生、交通等事務提出建議,同時分享區內資訊,致力凝聚社區互助精神。面對龐大的青年參與潛能,如何及早將這股能量轉化成有利於社區發展的推力,將會是維持有效管治和修補社會裂痕的關鍵。
建議:為增加有效的制度化參與渠道,以及讓青年有機會與體制重建關係,當局可預留資源在地區試行參與式預算。就着當區某項民生議題(如衞生、社區設施、公共空間等),預留款項(如50萬元),讓當區居民,尤其是青年參與討論及提案,並投票決定如何運用該款項於社區發展上,最終由相關政府部門和區議會執行居民的提案。整個過程可邀請有經驗的非政府組織或智庫提供意見及參與推行。
9. 私隱專員公署成立網絡欺凌關注小組
背景:隨着網絡越來越發達,網絡欺凌越見普遍。疫情下香港人每日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增加,也加劇了網絡欺凌的出現。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私隱專員公署共接獲4,707宗與「起底」和網絡欺凌相關的投訴,反映類似問題的普遍性。然而,目前香港對網絡欺凌沒有明確的定義,亦沒有處理網絡欺凌行為的機構和法例。
建議:我們建議訂立《防止網絡欺凌法》,就網絡欺凌作出明確定義,並由私隱專員公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監管有關行為。私隱專員公署2019年6月已成立一個特別小組,主動搜尋載有非法貼文的網站連結,並要求網上平台移除「起底」連結,建議可在此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網絡欺凌關注小組」,主動搜尋各種網絡欺凌行為,要求網上平台移除相關言論/連結。該小組的運作模式可參考新西蘭2016年成立的非牟利組織Netsafe,負責處理、調解及解決投訴個案。根據Netsafe於2019年的經驗,它們共接獲3,377宗有關有害電子信息的舉報,當中212宗個案被定為合格投訴,約65%的合格投訴個案獲成功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