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OCT, 2024
香港青年數字公民研究報告
撰寫 : 羅祥國, 黎卓然
Z世代的青年自小接受數字素養教育,生活也離不開網絡,但他們是否了解數字世界裏的公民權利,履行公民責任,從而成為良好的數字公民?香港社會仍大多聚焦於數字素養,着重青年的數字知識、技能、辨別虛假訊息,以及保障個人安全等範疇,但較少提及數字協作和推動個人及社會發展等。近日政府發表的《2024年施政報告》提到教育局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可見政府也重視其未來發展。為探討此問題,MWYO青年辦公室進行相關研究。
本研究採用混合式(mixed-method)的研究方法,進行網上問卷和深入訪談。問卷訪問對象是本地中學生和大專生,由老師或相關負責人協助發放網上問卷。收集問卷的時間為2024年2月至3月,共收到110位中學生和117位大專生回覆,合共227份問卷。另外,我們在2024年6月至7月與六位學生(包括兩位中學生和四位大專生)進行深入訪談。
良好數字公民的九大元素
研究重點發現
- 最多受訪學生每天投放在數字世界的平均時間是四至六小時(38.8%),如參考衞生署的報告以三小時來界定是否過度上網,有近八成的受訪學生(79.3%)屬過度上網
- 平時上網的主要數字活動中,超過九成(94.3%)學生的活動為娛樂(例如視頻娛樂、遊戲等),其次較多的是購物(66.1%)、搜尋功課或學習的相關資訊(65.6%)和搜尋休閒資訊(例如旅遊、飲食等)(62.6%),絕少數受訪學生會在網上幫助弱勢社群(8.3%)、建立個人事業(例如KOL)(7.1%)、向政府或政黨表達意見(4.0%)等
- 超過六成半受訪學生(66.1%)曾墮入數字騙局,主要集中於娛樂相關的活動
- 整體學生對其數字技術水平的自我評分為3.46分(5分為滿分),而在三個數字公民範疇中,平均分依次為保障(3.90)、尊重(3.36)和教育(3.18)。數字技術水平和數字公民表現呈統計學上的顯著關係,反映學生對其數字技術越有信心,越能成為良好的數字公民,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