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青年失業率急升,大灣區可拓闊就業選擇?

撰寫 : 陳朗軒

關鍵字 > 生涯規劃

特區政府近年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而側重點一直放在創業,如提供創業資助和孵化服務,青年就業政策則只限於透過實習計劃和交流團,提高他們往後到當地工作的意願。創業當然是青年的出路之一,而且有不少成功例子。可是,考慮創業的青年無可否認只佔少數,所需配合的條件更多,「打工」似乎相對簡單。同時,根據政府統計處於五月公布的統計數字,香港20至29歲的失業率暴升至8.1%,香港青年急需其他就業出路,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機會亦可能是一個可行選項,也是MWYO剛發表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的可能性及政策建議》的討論方向。
 

大灣區與香港薪酬差距大

 

在這方面,兩地薪酬的差異一定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參照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2019年深圳市、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東莞市《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MWYO發現大灣區上述城市只有極少職位平均年薪達到香港的六成或以上。中小企薪酬比大企業更低;當地只有經理級人員和資訊科技從業員的年薪與香港比較接近。為深入了解行業實況,MWYO亦有訪問熟悉兩地勞動市場的人力資源顧問和有兩地工作經驗的青年,以了解若香港青年有意在大灣區就業,在哪些行業還有發展空間?除了薪酬外,其他生活費用的考慮,實況是怎樣?

 

香港和大灣區職位平均年薪酬散布圖香港和大灣區職位平均年薪酬散布圖

 

經理級薪酬較接近

 

比較香港與上述大灣區內地城市薪酬,經理級僱員的差距最小。廣州市的行政/總務經理平均年薪約為47.7萬(港幣,下同)、工程經理近49萬、品質控制經理約為39.6萬,而物流經理約為33.5萬。這四個職位的年薪是當地最高,同時是與香港同類職位差距最小,分別比香港少12.4%、22.2%、29.2%和34.1%。至於東莞市的物流經理和工廠經理平均年薪與香港最為相近,分別約39.5萬和近34.5萬,比香港少22.2%及28.5%。廣州市和東莞市均沒有任何職位的平均年薪比香港高。這些較高薪的職位需要相關經驗和知識,更需對當地工作和職場文化熟悉,而且人脈要廣,以代表公司與客戶和官員溝通。只有在內地發展了一段頗長時間的香港人才會累積到適當的技能和經驗,而在內地毫無經驗的香港青年則難以有發揮的機會。

 

根據浸會大學報告,各學歷程度的2018年畢業生在大灣區的起薪點均比香港低,只有碩士程度的最為接近,也平均比香港少約一半。此結果反映香港剛畢業的學生,以薪金而言,沒有太大動機前往大灣區發展。反而在香港工作了一段時間,累積了經驗和工作能力,晉升至經理級,再考慮是否往大灣區發展,則較為實際。
 

資訊科技界薪酬一枝獨秀

 

從行業來看,大灣區內資訊科技業的薪酬與香港差距最小,尤其是深圳市的軟件工程人員和程式設計人員。以平均年薪計算,在深圳市工作的程式設計人員約為40.7萬,高於香港的34萬;當地軟件工程人員約有34.1萬,與香港近36.8萬相若。我們繼而瀏覽了一個涉及大灣區職位的求職網站,發現當中全部薪酬較高的職位皆與資訊科技有關。

 

但觀乎兩地行業現況,較高的薪酬估計也不會吸引大量香港資訊科技人才往大灣區就業。首先,有受訪人力資源顧問表示,本地科技人才嚴重短缺,「全港得30,000人識寫程式」。根據政府發布的《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資訊科技服務業和創新及科技產業由2017年到2027年,人力需求估計每年分別增加2.2%和4.3%。在科技人才持續短缺下,本地不缺工作機會。反而若不少業界青年往大灣區就業,有可能損害本地行業發展。

 

其次,為進一步了解深圳市業內狀況,我們訪問了一位當地大型科技公司的前僱員。他指出研究開發部門的同事多數是理工科畢業生,極少香港人。內地大企業員工一律以普通話溝通,文件亦全部以中文書寫,加上工作時間冗長,對香港人才融入當地職場文化造成一定的障礙。
 

生活開支和稅項比較

 

有意見指大灣區生活費用都比香港低,尤其是房屋租金支出,令兩地扣除必須生活開支後的可支配收入差距實際上不大。然而,香港很多未婚的在職青年,投入職場後一段時間仍與家人同住,無需承擔昂貴的租金,故此大灣區生活居住開支的高低,不會成為往當地就業的重大考慮。至於已婚香港青年,夫婦兩人同時能在大灣區找到合適工作,實不容易。受聘於內地公司的員工亦要面對繳付社保和稅項的問題。受訪僱員表示,當薪金扣除稅項及社保後,少了三分之一。當然,在現行內地政策下,如果受聘於中國境外單位,而不在內地長期居住,符合資格則可豁免繳交個人所得稅。可是,受聘於內地企業就不能豁免,需要承擔高於香港的稅率。俗稱「五險一金」的社保供款,任何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居民也不得豁免。
 

政策須針對有興趣往大灣區就業的青年

 

單看薪酬,大灣區職位短期內要能接近香港,極不容易;大灣區的稅項和生活開支也未必能吸引香港青年。因此,對尋找就業機會的香港青年來說,香港仍是首選。香港企業現時選派到大灣區工作的大多是有經驗的管理及專業人士,年齡大部分是40歲以上,估計年輕僱員並不多。現時大灣區內的工作機會未必能廣泛吸引香港青年,而我們委託中大進行的意見調查亦發現不足兩成受訪青年對往大灣區就業有興趣。因此,如果政府想推動青年往大灣區就業,政策須具針對性,尤其是要識別哪些青年較有興趣前往大灣區就業,再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資訊。


 

2020年5月23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