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英國研究:當地青年缺乏優質就業機會

英國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就當地青年就業的挑戰進行研究1,發現問題不在於失業,而是缺乏職業保障和晉升機會。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間,英國青年的工資增長放緩,在2017年,30歲青年的平均收入較年長一輩在30歲時的收入為低。雖然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引致全球經濟衰退,對當地青年就業帶來負面影響,但卻不是導致他們收入偏低的唯一原因。

 

  • 在2017年,1988年出生的英國青年平均每週實際薪酬為470英鎊,相比X世代2在他們30歲時的平均每週實際薪酬,少15英鎊。
  • 在1998年至2004年期間,各個年齡群組的收入增幅相若,均維持在15%-18%。反觀在 2005年至2009年間,22-29歲群組的實際薪酬增長僅為1.9%,較30-39歲群組和40-49歲群組的薪酬增長落後(分別為6.0%和5.6%)。

 

歸根究底,英國青年缺乏優質就業機會,與社會經濟的結構息息相關。

 

報告歸納箇中原因有二:

 

(一)不少僱傭和工作模式已跳出傳統框框,有些青年與僱主簽訂「零小時合同」(zero-hour contract),亦稱「不定時合同」,只在僱主需要時才工作;有些青年是「SLASH」,從事多重職業;英國社會亦越來越多自僱青年。現行的勞工法例未能充分保障這一類青年的勞工權益。

 

(二)全球一體化,人口流動性增強,青年面對的競爭越來越大;另外,科技發展帶動自動化生產,導致某些工種被淘汰。這些產業結構上的改變,讓沒有專業知識或從事低技術工作的青年,要在職涯上晉升較往日困難,要「轉工」、「轉行」亦沒有上一輩來得容易。

 

對於英國青年現時在就業方面的挑戰,報告這樣描述:
「青年要找工作不難,要找到一份有保障、有前景的工作,卻非常困難。」3

 

而香港青年在就業方面的挑戰,其實與上述英國青年面對的困難,有很多相同之處。《香港青年發展策略:公眾參與報告》指出,很多回應者認為畢業生職位現時的起薪點較預期低,而非傳統支柱行業或非專業的行業也欠缺理想的就業前景。同時,立法會的研究顯示,社會上普遍教育程度的提升並未為年輕人帶來較佳的就業前景,反觀只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擔任薪酬較低的職位。青年從事低收入職位(如服務和零售業),比例由1991年的21%增至2011年的34%。

 

對香港的啟示

 

如上文所述,英國與香港的青年事業上面對的挑戰十分類似,但畢竟兩地的社會經濟環境實在太不同,報告提出的多項建議並不容易於香港應用。例如英國有勢力強大的工會,故能有效爭取勞工權益;再者,香港政府一直奉行自由經濟,儘量避免干擾市場運作,因此報告中關於保障勞工權益的建議(如擴大最低工資受惠人士、規定「零小時合同」工作者在工作滿三個月後應獲定時合同),在香港不易實踐。

 

話雖如此,報告的以下幾點建議,比較配合香港的情況,會容易實施:

 

(一) 報告提到僱主可定期進行員工的薪酬審查和調整,並向員工透露有關薪酬調整的資料。香港雖未能強制要求僱主進行定期的員工薪酬調整,但至少可鼓勵僱主提高調整機制的透明度。

 

(二) 報告指出,在較多低收入青年從事的行業出現技術斷層的情況,而這也是年輕員工長期「受困」在低收入職位的原因之一。除了加強推廣資歷架構和職業培訓,鼓勵青年進修獲取專業資格,政府亦可持續優化現有的培訓和獎學金(如2014年成立的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並將同類計劃推廣至其他低收入的行業。

 

(三) 報告又發現有意轉工或轉行的青年,很多時因為沒有足夠的資訊而卻步,建議釐清並發佈選定行業的入職要求、所需技能和晉升機會的資訊。香港政府亦可考慮提供更多就業資訊,特別是青年有興趣的新興行業。

 

結語

 

青年就業,並非只是青年問題,而絕對與本地社會經濟結構環環相扣。香港與英國有著不同的勞動市場環境,因此Resolution Foundation所提出的青年就業支援建議,或許未能簡單地於香港照辦實施。雖然如此,香港不妨考慮參考報告中有關工作資訊和持續進修的建議,為青年建立更清晰的職業階梯。

 


  1. 報告原文:https://bit.ly/2I3PBz7
  2. 這泛指1966年至1980年出生的人。
  3. 原文為: Previously ‘, a job, any job’ was often the mantra, but for too many younger workers today finding work is not a problem, finding security and advancement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