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UL, 2021

反修例事件:被捕青年及社會的出路

2019年,香港經歷因反修例而起的社會運動(下稱社運),逾八千名40歲以下人士被捕,嚴重打擊這些青年及家人的生活,以及這城市的正常運作。而受《港區國安法》約束,青年抗爭成本大大提高,大規模活動不會再次出現。但若不正視所遺留的問題,將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政府的管治與施政,甚至危害香港與內地的秩序與安全。這促使我們就這次事件進行研究,思考被捕青年出路,並嘗試探索政府維持有效管治和施政的出路。

 

研究發現,被捕社運青年及其家人在被捕後的不同階段(詳見圖一)均會面對各種困難,當中他們需要支援大有不同:

 

 

1. 剛被捕:

在警署時,被捕社運青年需要法律資訊,如果他們一開始了解個人權利,有利於日後判決。而家人很想知道子女的最新情況。各方亦宜與被捕社運青年展開溝通,以打好重建關係的基礎,但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2. 候審:

被捕社運青年感到十分煎熬,如能縮短候審時間會有幫助。這時期需要情緒及法律支援,也要協助與家人重建關係。可惜,現時缺乏充足的數據及系統性的評估,社區資源也未能有效地整合運用。

 

3. 審判程序和結束:

審判結束,不被起訴或無罪釋放的社運青年擔憂會再次被捕,需要持續的法律支援。雖然現時有為在囚人士提供情緒、學習及就業支援,但未必能配合在囚社運青年的需要。另要加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從而得到安慰,並有助與家人及社區重建關係和信任。

 

圖一: 社運青年被捕後的經歷簡略圖

研究顯示,現時有不少有心的社會人士提供各種支援,可是各自為政。故此,政府可考慮由特定政策局或部門統籌有關工作和推動策劃支援基金,也可由具資源和經驗的社會組織協調坊間支援。

 

我們尊重法庭對干犯案情嚴重的被捕社運青年予以重罰,但建議律政司將大量犯輕微罪行,例如參與非法集結等個案分流,從而加快處理,讓他們免受等候和牢獄之苦及留有案底,同時也疏導行政和司法部門的壓力。不過前提是,這些青年要面對加長的社會服務令和簽保守行為,以及必須接受家庭和社區關係重建支援,以表達他們和各方修好的意願。我們希望可以讓願意接受支援的被捕社運青年得到更廣泛及有效的援助,從而達到兩個主要目標:1)協助被捕社運青年重回社會生活和 2)重建各界關係令彼此能夠相處(由家庭關係開始再延伸至社區),這對於社會長遠發展有重大影響。

 

四大政策建議:

 

政策建議一:非拘留式刑罰支援

 

  • 根據案情嚴重程度將案件分流
  • 干犯輕微罪行的,判處加長的非拘留式刑罰


政策建議二:學習及就業支援

 

  • 網上學習支援
  • 獲取專業資格支援
  • 就業配對支援


政策建議三:情緒及法律支援

 

  • 個案輔導及社區分享
  • 大學法律系設立針對社運的法律資訊網站


政策建議四:關係重建支援

 

  • 家庭關係重建計劃
  • 社區關係重建計劃

發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