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通關後需全面支援香港青年認識世界

撰寫 : 黎卓然

關鍵字 > 香港未來通關

政府宣布於1月8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並按逐步、有序及全面這三大原則進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復常通關後將逐步展開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實習和創業計劃,期望培養他們認識國家和具備世界視野,積極實踐首份《青年發展藍圖》(下稱《藍圖》)的願景,讓青年對未來抱有盼望,自強不息,在社會盡展所長,繼而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

 

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曾撰文表示欣喜政府重視青年發展,期待政府與社會各界在通關後全力推動《藍圖》的相關政策,特別在認識國家方面,持續提供適合的境外學習、交流和實習機會,協助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筆者亦希望重申和深化過往MWYO在各研究報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議,讓政府和推動青年發展的持份者參考,希望各方共同合作,提供適切的支援配套。

 

加強內地學習的支援

 

教育局自2018/19學年起將「姊妹學校計劃」恆常化,為已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的本地公營及直資學校(包括特殊學校)給予經常性津貼與專業支援,學校可按校本發展需要,自行運用津貼與內地姊妹學校安排交流活動。筆者建議當局宜儘早與學界商討及公布資助的金額和安排,讓更多學校能及早籌備活動,並委託具相關經驗的學術機構、智庫或團體,撰寫更具體的交流計劃書和報告書範本,甚至制訂評估細則和進行分析工作,以提升各活動的質素和效果。假如活動可注入共建(co-creation)元素,鼓勵和協助學生在出發前共商交流活動的內容和模式,其後由老師檢視活動的可行性、安全性、學習意義等,更能提高學生的投入感和滿足感。

 

此外,政府亦設有多項內地升學和實習計劃,筆者建議檢視相關計劃的資助金額,例如「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下合資格學生的定額資助可由5,900元至6,500元增至10,000元、「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可承擔實習生的主要開支等。為鼓勵更多大學生參與實習計劃,各本地大學可推動更針對性的實習計劃,例如法律系舉辦到內地的法律機構實習(工程等專業學科也可以),並將有關經驗認可為課程學分。多間本港大專院校在內地設有分校,校方亦可多安排兩地學生互相交流,並聯繫實習機會。

 

輕鬆手法吸引青年認識國家

 

MWYO於2019年及2021年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意見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青年對遊覽和考察方面的興趣較大,筆者建議政府可多鼓勵他們以假期方式到內地體驗工作及生活,讓他們較輕鬆地看到內地城市各方面的實況,有助計劃未來的發展。例如勞工處可加設「香港青年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假期計劃」,申請資格可根據「香港青年海外工作假期計劃」制訂,提供每月2,000元生活津貼,為期一年,首年可先試行配額500個。申請人須在內地選擇一份兼職,另可與當地的創新創業基地及青年共享空間的創業青年交流,並以較優惠的價錢獲得住宿服務,由政府承擔部分費用。

 

另外,「個人遊」形式到訪內地有助青年留下更深刻體會,筆者建議推出「青春高鐵線」與「文青通」兩項新措施,一方面政府可與國家部門協作提供優惠套票給2,000名學生在長假期乘搭高鐵,先以城市點對點的方式開始,如香港來回長沙,再逐步增加覆蓋城市,優惠套票持有人可在一年內獲得3,000元的車票資助,而每次購買車票時,只須支付300元,其餘金額可用套票的資助餘額繳付;另一方面,政府可資助2,000名青年觀賞內地的傳統和流行文化藝術作品,如音樂、戲劇、體育等,以及購買表演場地和博物館的通行証,每名青年可獲資助1,000元。除此之外,政府可舉辦或擴大現時「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的覆蓋範圍,讓更多團體申請,目標讓1,000名青年參與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各城市的活動,例如單車、馬拉松及渡海泳等。青年除了成為選手,也可以義工的身份參與比賽活動。青年更可透過其他渠道參與義務工作,例如到偏遠地區義教等。

 

2023年香港以通關迎來好的開始,各項中學和大專院校學生及在職青年的活動,包括升學、實習、就業、交流、義工等也有望慢慢重啟,實在是香港青年的喜訊。多年的疫情,香港青年確實失去了很多擴闊視野的機會,筆者期望社會各界可集思廣益,幫助青年儘快走進國家及世界,及早制訂生涯規劃發展,好讓他們與國家一起邁向豐盛的未來。

 

 

2023年1月18日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