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MAY, 2022

治療犬的一課

「牠是一隻繁殖場的棄犬」

 

眼前的 Pearl Pearl 是一隻身驅細小的貴婦狗,水汪汪的雙眼睜着眼晴看着你,惹人憐愛。牠還會搖着尾巴走過來,輕輕舔你的手,又可愛、又黏人,很難想像這隻毛孩之前在繁殖場的情況。

 

「我記得八年前第一次喺繁殖場見到佢,抱佢嘅時候,成手都係啡色嘅分泌,因為我掂到佢陰道嘅出口,後來我帶佢睇醫生,醫生話佢應該啱啱小產完。加上耳仔又發炎,全身皮膚病,周圍咬到爛曬,對人好無信心,唔似而家咁有好奇心 …」主人Debbie一邊憶述,一邊看着正在玩紙杯的愛犬。

 

Pearl Pearl 一身黑白分明的毛髮很特別,自小在狗場中成長,卻被視作繁殖機器。由於過度生育令牠的子宮垂脫以致幾乎喪命,繁殖場後來更想將小狗棄掉。一向喜歡小動物的Debbie從義工口中得知消息,便將Pearl Pearl接回家中:「我本來諗住做暫託,慢慢發現,佢對人好無信心,過咗一段時間,覺得要佢再適應新嘅屋企好似好困難,咁最終就收歸國有啦!」

 

黑暗中遇上了新的家

 

飽受折磨的Pearl Pearl在黑暗中遇上了新的主人新的家。Debbie笑言一家人都很愛惜這位新成員,「我媽媽好錫佢,甚至會煮花膠俾佢食!」說起愛犬,Debbie總是瞇着眼笑。昔日的繁殖場棄犬,在Debbie一家悉心照料下,身體亦逐漸康復。

 

但Debbie 形容Pearl Pearl總是「驚驚青青」,為了讓牠「見吓世面」,身為社工及動物治療師的Debbie,偶然會帶上這位毛孩出席不同活動,無意中亦發現了牠的潛能,她回想:「有次講Talk,佢見到個小朋友喊,佢就走埋去舔人,我無見過佢舔人嘅,我都唔明白,後來喺我嘅老師鼓勵下,就俾 Pearl Pearl 試吓考治療犬。」治療犬評估考核的目的是為治療犬及狗主提供系統化的訓練及認證資格,讓參加者能透過與其寵物做義工的同時為社會帶來關心及提升聯繫感,並且必須通過根據國際標準治療犬考核試,才能正式成為認證動物輔助治療犬團隊,並須每年續考及更新認證資格。

 

經過多重考核,Pearl Pearl搖身一變,成為了專業治療犬。主人Debbie亦跳出舒適圈,於2013年成立了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協會,將動物輔助治療引入邊緣青少年、兒童以及有需要的群體之中,從此人與狗一起「拍住上」,一起工作、一起成長:「呢幾年我亦見到,原來 Pearl Pearl經歷過創傷,牠那種焦慮的性格,同我的 Clients 好相似。佢同我一齊去做嘢嘅時候,佢真係好出色,就係去幫助一啲可能有焦慮、好緊張,或者對人無咩信心的Clients,我見到佢哋一齊成長!」

 

動物輔助治療主要是透過讓服務對象與動物相處,令他們學懂更多溝通技巧。 Debbie舉例指,不少人見到小狗都會表現興奮,想去抱抱牠們,但偏偏有些動物對陌生人有很大戒心,因此我們可以先透過其他方式,例如撫摸等與動物溝通。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透過跟動物的互動,帶出更多人與人相處的技巧及理念。而動物輔助治療亦可揉合不同的手法,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達至更深入的效果。

 

疫情反覆,令治療工作被迫暫停

 

在Debbie的眼中,Pearl Pearl不只是一隻寵物,更是同事、家人,她亦很感激這一隻矯滴滴的「屋企人」,一直都很勇敢,默默付出,幫助身邊人成長。

 

可惜,過去兩年疫情反覆,不少需要「面對面」的治療工作都被迫暫停。Debbie發現,持續不斷的疫情,令很多青少年都出現焦慮抑鬱、抗拒回校上課。去年疫情稍為緩和之際,協會的同事不斷努力,到學校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可是新一波疫情令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Debbie慨嘆:「好多同學正在一個好好的progress,跟住突然間第五波疫情殺到,工作都被迫暫停,我相信好多治療工作要重新再做過。」

 

肆虐的疫情令計劃不如預期,協會固然面對不少挑戰,她的心情亦因應防疫政策的改變,而焦躁不安:「尤其早前話倉鼠都會感染,大家就開始好擔心、好驚,如果自己感染要被隔離,咁屋企的動物點算?所以都花咗好多時間,去穩定自己的心情。」

 

生命總是來來去去,在有限的記憶當中,你會選擇記住甚麼?

 

今年一月初,銅鑼灣一間寵物店出現Delta病毒確診個案,政府宣布撲殺全港寵物店倉鼠,又建議市民將去年12月22日之後購買的倉鼠送去人道毀滅。有家長為防染疫忍痛將寵物送走,兒子則在鏡頭前失聲痛哭。

 

Debbie表示自己一向聽聞不少主人與寵物分離的故事,畢竟寵物的壽命遠比人類短,和寵物告別,是每一位飼養者都會經歷的事。看着Pearl Pearl年紀漸長,開始展現出老態, Debbie亦若有所思:「每一次都係好困難,要面對寵物唔舒服、離開,其實都係好難受。不過我成日都會好感激,嗰段一齊相處的時間,有時我會諗生命總是來來去去,無論人同動物都係,咁我哋喺有限的記憶入面,去選擇記住咩嘢呢?有人會記住自己嘅不足、寵物離開時慘烈嘅場面,我覺得咁樣好唔公平,所以我會選擇記得我哋一齊開心嘅畫面。」

 

生死有時,疫情之下,我們對死亡有更多反思;面對摯愛離開,傷心是理所當然的,但不等於要時時刻刻都深陷在悲傷之中,重要的是學懂擁抱記憶、及時表達愛意,繼續負重前行。

 

 

 

原文刊於《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