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前程莫測?——試談當今青年如何實現理想工作

筆者早前撰文提到現時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零碎、短暫的工作崗位,有的雖能解決青年經濟上的燃眉之急,但其晉升機會、工作的穩定性不再如全職工作般得到保證;再者,科技的發展亦將許多工作推向數字化,青年若想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亦須在不斷流變的環境中自我增值。年輕人面對眾多可以實踐理想工作的途徑,究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抑或每條道路都只適用於特定的人選?

 

MWYO青年辦公室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3年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透過電話進行問卷調查,訪問506位18至34歲的在職青年,並進行了一場焦點小組。筆者冀了解青年如何在職涯開展之初,規劃達致理想彼岸的藍圖,以供關注青年就業的同仁參考。

 

青年普遍認為努力工作並不能實現理想工作

圖1所示,有近四成半青年認為進修(43.7%)和轉公司(43.3%)是有效實現理想工作的方法,少數會考慮轉行業(28.2%)、向公司爭取(22.4%)。值得留意的是,當代青年普遍不認同努力工作(只有26.4%認同)就能實現理想。他們之中只有小部分會考慮到其他地區工作(19.4%)或轉換僱傭模式(13.5%),而考慮到內地工作的就更低(5.4%)。在整體受訪青年中,認為已獲得理想工作的幾乎是絕無僅有(0.6%),這反映了絕大多數青年現時還在利用各種方法去實現理想工作。由於篇幅所限,下文將集中分析首兩項年輕人認為有助實現理想工作的方法,以及他們不認同努力工作的潛在原因。文中引用到的p值與F值旨在反映呈統計學上的顯著關係。

 

註:1)由於受訪者可以選多於一種方法,故總計百分比大於100%;2)拒答或表示不知道/很難説的沒有計算在內。

 

較高學歷的青年更傾向進修或培訓

就進修或培訓(下稱進修)來説,我們一般認為青年學歷越高,擁有的資歷越完備;而學歷較低的,則可藉此獲取相關認證或專業知識,以助自己實現理想工作。研究顯示,較低學歷(高中或以下和文憑或副學位)的群組中,只有近三成半(34.8%)認為進修有用,顯著低於較高學歷(學士或以上)的比例(47.1%)(p=.012)。這可能是源於較低學歷的青年相對不滿現時工作提供的培訓機會(F=13.186,p<.001)和晉升機會(F=9.164,p=.003);再者,他們對不同進修課程資訊的掌握也相對較少。這或許反映出他們面臨的晉升空間及資源有限,故對進修的意欲不大,較傾向以其他方法(如轉公司)尋求更理想的工作機會。至於較高學歷者而言,若想在職涯路上更上一層樓,進修乃是大勢所趨。例如焦點小組中,於非政府組織任職項目主任的受訪者表示,若想在社工界賺取更高收入,普遍須透過進修取得專業牌照。再者,現時不少企業需要跨學科或專業的人才,例如一個在跨國會計師行或政府部門工作的專業人士,如果再能修讀一個法律學位,其發展空間則會更廣闊。

 

另一方面,認同轉公司的比例與進修的相當接近,但筆者發現較低學歷者會傾向在兩者之間二擇其一。換言之,他們之中若認為進修有用,就不大會同時考慮轉公司以實現理想工作,反之亦然。筆者推斷箇中原因或是他們礙於資源上的壁壘所致,舉例來説,若青年選擇全時間進修,該等資歷的認受性未必大於累積工作經驗帶來的好處。因此,選擇轉公司者就很可能放棄進修。

 

相應地,有受訪者表示只考慮進修而不考慮其他方法,是因為進修能彌補個人學歷上的不足;事實上,在未有相關資歷前,青年在工作上能夠選擇的空間有限。筆者認為若這些年輕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對整體就業市場有更多的認識,他們可以重新選擇進修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如職專課程),以轉換至前景更具保證的職涯跑道。

 

工作前景不明朗可導致青年不想努力工作

研究顯示,青年在前景較明朗、晉升階梯較清晰的公司時,普遍會較傾向相信努力工作是實踐理想的有效方法。研究提出十項理想供作條件供受訪者評分,從圖2所示,認為努力工作有助實踐理想的青年明顯對現時的工作更為滿意,相較於不認同者,滿意度相差最大的是工作的發揮空間(F=17.818,p<.001)和對社會的貢獻(F=17.365,p<.001),其次是晉升機會(F15.965,p<.001)、培訓機會(F=13.703,p<.001)和福利(F=10.719,p=.001);不違反個人價值觀(F=6.004,p=.015)和收入(F=5.022,p=.025)的差異反而是相對小的。

 

這可能反映了工作提供足夠的空間讓青年發揮所長,以及為青年帶來貢獻社會的滿足感,最能激勵青年以努力工作實踐理想工作。而良好的晉升階梯和福利,亦能相對提高青年努力工作的意欲。收入雖然也很重要,但不是當中最顯著的誘因,這可能意味着除了金錢以外,個人發展空間、自主和多元的工作機會,是當今青年更嚮往的工作模式。

 

註:1)上圖只顯示呈現顯著關係的理想工作條件,其他條件包括與同事關係、工作穩定、工作性質不違反個人價值觀;2)統計學上呈顯著關係:***p<.001, *p<.05。

 

再者,由於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改變,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出現更多變數。加上近年不同行業的波動比較大,疫情等不明朗因素也可能衝擊全球經濟,青年很可能是因為意識到僅憑勤奮並不能保證在職場上有理想的發展空間,故對努力工作就能實現理想工作的看法存疑。筆者透過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發現只有從事維修(50.0%)、教育服務(42.5%)和零售(37.9%)的青年會更傾向認為努力工作是有效的手段,而其餘行業普遍只有一至兩成持相同看法。這或許是因為維修和零售行業相關的工作,一般是多勞多得;而教育服務既有機會是多勞多得,亦有較明確的晉升階梯,故只有從事與該等行業的青年才會更傾向相信努力工作有用。由此可見,政府能穩定香港的宏觀經濟,令青年減少對職業前景的迷惘,或許比擔憂年輕人「躺平」更能對症下藥。

 

為此,下篇文章將介紹四項主要政策方針,冀為不同需求的青年群體提供更多進修機會和資源支持,從而助力他們實現職業生涯的跨越式發展,令青年對未來就業規劃更為明朗,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5月14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