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新加坡Somerset Belt啟發香港青年空間的發展——「參與式規劃」

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於今年七月到新加坡交流學習,是次旅程到訪了由政府部門「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下稱MCCY)與政府組織「全國青年理事會」(National Youth Council,下稱NYC)於商業中心烏節區(Orchard)打造的青年空間—— Somerset Belt內的青年中心。甫踏出地鐵站,若不是一行人駐足於橫壆上找路,幾乎很難留意到轉角處的滑板場,或許因為是平日的緣故,未見有太多青少年使用。順着地圖指示,我們穿過一棟約五層樓高的銀白色商場,從玻璃窗望進去時,見到不少市民攜着一家大小在餐廳內用膳。

 

新加坡在商業地段設青年空間

原來早於2019年,烏節區便是當局重點發展的旅遊熱點,附近商場林立,加上交通之便利,相信頗受市民和遊客待見。而是次參訪的青年中心正是坐落於商場對面,令我們不禁感嘆新加坡當局願意撥出如中環區的商業地段,發展專屬青年的公共空間,選址上足見當局對青年的重視。很快,一座鮮豔奪目的紅色建築映入眼簾,這棟名為 「Red Box」 的青年中心就是此行之目的地。

 

經NYC職員介紹,筆者才得悉原來由地鐵站旁的滑板場、商場至到青年中心,都被當局劃為青年空間,並命名為Somerset Belt。政府之所以劃出這麼大的空間,源於當局於2019年提出的「新加坡青年行動計劃」(SG Youth Action Plan),旨在鼓勵青年參與社區建設,讓他們共同規劃新加坡的未來。其中一項計劃便是廣邀青年一同構想和實現Somerset Belt的規劃藍圖,並將該地段打造成以青年為本的公共空間。

 

其實香港也不乏專為青年而設的空間,例如港府早在回歸後便落實柴灣青年廣場的成立,並在2010年正式運作,惟其地理之不便某程度影響了青年使用的意願。本文希望剖析鄰近國際大都會青年空間之設計與管理,以供本地參考借鑑,提高青年空間的使用度和青年的參與感。

 

青年與新加坡政府共建青年空間的規劃藍圖

在整個規劃藍圖的過程中,新加坡政府都希望賦予青年更大的話語權,讓他們以不同程度參與藍圖的共建,實行「參與式規劃」(participatory planning)旨在將青年的意見有效納入政策制訂和規劃之中。翻查藍圖的策劃過程,一方面見到政府「由上而下」利用不同方式了解不同青年的願景與真實需要;另一方面,政府亦樂意為青年充權,以開放的框架引導青年「由下而上」思考在怎樣的規劃下,Somerset Belt才最符合青年和社會的利益,鼓勵他們研究並提出可行的方案,然後一起共建。

 

「參與式規劃」的具體操作為:

  1. 當局與青年在構想Somerset Belt的規劃藍圖前,透過實地考察、資料搜集等方法,了解青年對公共空間的期望,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消費喜好,以用家角度調整藍圖的方向。
  2. 至於有熱誠參與共建藍圖的青年,他們須學習與公共空間有關的知識,並在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下討論與協商方案的可行性與具體細節。
  3. 在藍圖定案的最後階段,青年以街站或網絡問卷收集全國青年的聲音,讓沒有直接參與共建的青年也有渠道發聲,令政府和參加共建的青年掌握更多元的意見。

然而,我們留意到新加坡政府在進行為期一年時間的「參與式規劃」時,公眾的討論往往止步於藍圖的大方向,例如:Somerset Belt應否有更多綠化,政府應否在公共空間提供更多娛樂?至於具體的執行細節,包括政府應透過什麼方法增加綠化元素,又或者應向青年或公眾提供什麼娛樂內容等,他們都未有機會進一步討論。

 

但無可否認地,當局透過「參與式規劃」某程度確保了政府的投資能盡量貼近用家需要。自新加坡當局於2022年3月宣布解除疫情封控後,Somerset Belt在2022-2023年期間共舉辦了24場青年活動,吸引約18,000人次參與。對比香港,同樣是由政府牽頭建設的青年公共空間,在2010年落成的柴灣青年廣場早期的使用率不足,乃至營運目標之模糊,一直受到社會人士以至審計署批評,凸顯了公共空間有否採用「參與式規劃」的差異。

 

香港政府應在建設青年空間時採用「參與式規劃」

根據2011年審計署針對青年廣場所撰寫的報告指出:之所以使用率未如理想,以及原初期望達致自負盈虧的營運目標不切實際,某程度歸因於時任民政事務局未有對相關持份者進行充足的諮詢。例如青年廣場的督導委員會在成立之後便不再活躍,管理諮詢委員會更是在廣場開放前一年才正式成立,並且委員會的組成或欠缺足夠的青年團體代表。故此,審計署質疑青年廣場的事前規劃並不充足和全面,導致在正式營運之後,潛在的問題才一一浮現,當局在出現嚴重虧損後才想方法亡羊補牢。

 

可見,當局在日後規劃青年公共空間時,應以此為鑑並作充分的事前規劃。加上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當局不僅要諮詢不同團體的專業意見,更應該以「參與式規劃」聆聽用家的看法,使空間的設計與用途,能夠貼近青年的真實需求;在設計過程邀請青年一同參與規劃,令他們了解到空間規劃的實際操作、設計理念,以及目標和成效。

 

具體來説,近年的空間規劃越加講求用家的參與,雖然由政府部門牽頭的大型項目在過去從未採用過「參與式規劃」,但類近的方案其實並非毫無本地經驗可循。MWYO曾於觀塘彩福邨、葵青牙鷹洲花園試行「參與式預算」,讓當區居民群策群力,與不同持份者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並促進青年的參與,共同討論和決定該筆公共開支最適切用途,避免意見流於個人喜好的表達。簡單而言,「參與式預算」是指政府撥出公帑讓居民按社區需要提出方案,並以投票或意見調查等方式,表達對方案優先次序的意願,並跟進其執行。MWYO曾撰寫過詳細的報告〈葵青區「參與式預算」社區實驗計劃:活動報告〉及〈促進青年及地區發展:2021年彩福邨參與式預算試驗計劃研究報告〉,向政府、區議會和民間推廣「參與式預算」的好處和具體實行方法。當局應以此為基礎,在投資一些需要受眾持續使用和期望不同程度參與的公共空間時,積極試行更廣泛、更大規模和為時更長的「參與式規劃」。

 

期望政府加強青年參與公共空間規劃

總的來説,新加坡當局透過主動擬訂和擴闊青年參與的方法,期望吸引不同青年以各種方式參與公共空間的規劃,令空間更貼切他們的需要。筆者建議當局可效仿新加坡政府,展現積極有為和塑造出廣納善言的施政方針,在和青年的合作期間更須貫徹始終,建立政府與青年之間的互信。

 

長遠來説,政府應持續探索打開門户的方法,令青年在公共空間規劃的階段,可就藍圖的大方向和執行細節有更多話語權,甚至令一些對公共空間有想法的青年有所作為。此外,如何將這種思維貫徹到青年活動,並且令青年空間在完成規劃後依然能保持空間的活力,乃是當局未來須繼續面對的挑戰。至於新加坡的經驗能從什麼角度為本港作出啓示?這個問題將留待下文分解。

 

 

2023年10月28日原文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