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擴闊青年的事業發展

香港政府於2021年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以試行性質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有業務的公司,聘請本地大學或大專院校畢業生派駐內地城市工作。至今,試行「計劃」已告完成,並已開展恆常化「計劃」,其於今年初啟動新一輪的招聘。

 

MWYO青年辦公室為探討「計劃」的成效,自2021年8月與香港總商會合作,採用追蹤研究的方法,分四個階段進行網上問卷和深入訪談,以了解僱主及僱員在各階段的變化,以及評估「計劃」的成效,從而提供改善「計劃」的政策建議。第四階段的調查主要探討僱員在完成「計劃」後的發展,並已在5月透過網上問卷收到72位僱員回覆,佔當時完成「計劃」的僱員約12.7%,筆者亦與七位僱員進行深入訪談。此研究的所有階段已經順利完成。

 

僱員有良好事業發展

進行調查時,所有僱員已完成「計劃」的18個月聘用期。從圖1顯示,逾六成(61.1%)的僱員獲「計劃」下的僱主續聘、逾兩成(22.2%)已受聘於其他公司、逾一成(12.5%)正在尋找工作,餘下的不足半成(4.2%)則準備深造或創業等。由此可見,合計有逾八成的僱員在完成「計劃」後已安排到工作,繼續他們的事業發展。

 

 

即使餘下少數正在尋找工作的僱員,他們大多是在思考自己的發展路向,尚未決定之後的工作安排,當中有不少來自金融和保險業,「計劃」下積累寶貴的經驗提升了他們在該行業的競爭力。有金融業的受訪僱員指出,內地和香港金融服務的需求很大,而且僱主都希望聘用有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經驗的人,因此她在「計劃」尾聲已獲約十間獵頭公司接觸,在一個月內已收到三至四個聘約,需要花多點時間才可作出決定。

 

另一方面,年齡較大的僱員也有較大比例仍正在尋找工作,並在統計上呈顯著關係。從表1可見,24歲或以下的僱員已全部就職(100.0%)、25至29歲有六位正尋找工作(12.2%相對於24歲或以下的0.0%),而30至34歲的則有兩位僱員在尋找工作(100.0%)。此外,24歲或以下的僱員有近八成半獲得續聘(84.6%),25至29歲則相對較少(61.2%),反而較多受聘於其他公司(26.5%相對於24歲或以下的15.4%)。這反映年齡較大的僱員會較多考慮續聘以外的其他選擇,這可能因他們已累積了較多經驗,對於「計劃」後的事業和人生規劃,一方面是有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可能是要用更長時間才能作出決定。有參與「計劃」前已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僱員表示,在「計劃」完成後未有立即找工作,而是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包括創業。也有僱員選擇升學,可見「計劃」能擴闊他們的選擇,向着更清楚的目標前進。

 

 

僱員現時的工作與大灣區相關

調查結果顯示較多僱員在「計劃」後都會回港工作(68.3%),而且受聘於其他公司的僱員(87.5%)相比續聘僱員(61.4%)更傾向回港工作。但即使僱員在香港工作,也有約半數僱員(分別佔續聘僱員及受聘於其他公司僱員的55.3%和42.9%)現時工作職責與大灣區業務相關。例如有僱員在「計劃」後回港到另一間銀行工作,仍然繼續運用其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經驗,協助客戶處理跨境業務,為大灣區業務的發展作出貢獻。

 

兩地薪金差異仍然明顯

研究結果顯示不論獲續聘或受聘於其他公司的僱員,大部分現時的薪金也超過18,000元(港元,下同),且有約一半獲22,000元或以上(分別佔續聘及受聘於其他公司僱員的47.7%及50.0%),反映在「計劃」後僱員的薪金均有一定升幅,事業發展理想。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獲續聘或受聘於其他公司,相對只在香港工作的僱員(2.5%),工作地區涉及內地的僱員(33.3%)的薪金有較大比例在18,000元或以下,並在統計上呈顯著關係,可見香港與內地的薪金仍有差距(詳見表2)。只在香港工作的僱員差不多所有都獲得18,000元以上的薪金(97.5%相對於涉及內地的66.7%)。

 

 

事實上,研究結果顯示仍在尋找工作的九位僱員中,只有兩位傾向有信心短期內找到大灣區相關心儀工作,其餘均傾向沒有信心。由於他們全部希望找到18,000元以上的工作,在內地與香港仍有薪金差距的情況下,要在短期內找到大灣區相關而達到心儀薪金水平的工作,並不容易。有從事資訊及通訊業的僱員指出,在內地續聘的薪金會較「計劃」期間有較大幅度下降,回港續聘則能維持「計劃」期間的薪金甚或有一定加幅。另有僱員坦言,薪金差距影響了他們會否回港工作的決定。

 

不過,有受訪僱員提到一些行業如新媒體在內地發展蓬勃,部分僱員完成「計劃」後續聘的薪金可達25,000至30,000元。撇除個別行業因素,普遍來說,在內地工作的薪金與香港仍有明顯差距,甚至可能要較「計劃」期間大幅下降才能獲得在內地續聘的機會,而他們在「計劃」累積的工作經驗有助他們在香港獲取較佳薪金,因此有不少僱員選擇回港尋找相關工作。

 

樂見僱員發揮互助精神

第三階段報告曾發現較了解或適應內地生活安排的僱員,他們會較有信心在短期內找到大灣區心儀工作。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有受訪僱員表示在生活上曾遇到困難,而稅務安排到「計劃」最後階段仍有待釐清。當進行第四階段的深入訪談時,筆者接觸到兩位僱員分別自發成立群組,協助其他僱員處理工作或生活上的問題,例如申請津貼、解決勞資糾紛等,亦有聯繫「計劃」以外的其他同事和朋友,舉辦聯誼活動,甚至提供就業或創業機會。僱員除了在工作上有所得着外,也可以藉此擴闊人脈網絡,以及更深入了解內地生活。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計劃」頗為成功,能夠協助一批香港青年取得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實際工作和生活經驗。在「計劃」完成後,他們大部分都有不錯的事業發展,薪金普遍都有20,000元以上,而且他們可繼續善用累積的經驗,持續推動大灣區發展。不過,政府和各界須留意香港與內地的薪金差距仍然存在,若僱員期望直接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受聘,而期望薪金達18,000元以上,有一定難度,這也影響他們短期內在大灣區找到心儀工作的信心。此外,正尋找工作的僱員有較多屬25歲或以上組別,他們可能會有較多長遠工作或生活發展的考慮,例如是否在內地繼續工作或創業等,各界可多了解其需要和提供支援,從而更積極有效地促進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把大灣區的經濟推上更高一層樓。

 

2023年9月5日原文刊登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