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助僱主培養人才

香港政府推出為期18個月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大致已經完成,不少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公司都有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香港政府表示參與的企業及畢業生的評價非常正面,故已決定於2023年開始恆常推行「計劃」。MWYO青年辦公室為探討「計劃」的成效,透過與香港總商會合作,採用分四個階段的追蹤性研究方法,以了解僱員和僱主對「計劃」的觀感和「計劃」完成後的安排。第三階段已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完成,收到28間公司回覆問卷,當中有13間公司成功在「計劃」下聘請僱員。筆者亦與七位僱主代表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他們對「計劃」的觀感變化。

 

僱主滿意「計劃」和僱員 樂意續聘

研究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僱主反映至今已達到當初參與「計劃」的期望,而且滿意僱員的表現。他們認為香港僱員較具優勢的技能包括英語會話能力、英文寫作能力、一般電腦技能和工作態度。深入訪談的僱主也表示留意到僱員持續進步,他們願意主動學習新的工作範疇,表達技巧也持續改善,並能日漸適應兩地的文化差異。

 

不論問卷或深入訪談的受訪僱主,均樂意續聘僱員,多數更計劃續聘全部僱員。在13間成功聘請僱員的公司當中,除了一間表示所有僱員已離職、一間未決定是否續聘、一間已決定續聘但人數待定外,其餘10間公司中,有六間計劃續聘全部僱員,四間將續聘部分僱員,這10間公司合計的續聘率超過五成(現聘204人,續聘108人)。接受深入訪談的七位僱主更表示會續聘全部僱員。

 

事實上,受訪公司代表認為「計劃」對其人力資源發展有得益,他們也願意承擔為香港培養和挽留人才的責任。部分僱主在深入訪談中表示「計劃」一開始時,已以正式員工身份聘請僱員,並以高於當局要求的18,000元(港元,下同)薪金聘請,部分更達22,000元,更會提供房屋和稅務津貼等福利以及安排培訓。問卷調查也顯示絕大部分(10間,見表一)打算續聘的僱主將以超過18,000元的薪金續聘。其中九間將續聘104人,佔獲續聘僱員的96.3%,而另一間未定實際聘用人數。以上反映僱主在沒有資助下,亦願意付出相若的薪酬。有受訪僱主表示,「計劃」有助公司培養青年梯隊,投入作為行業未來發展重心的金融科技和跨境業務等;另一位僱主則反映「計劃」配合公司增加青年僱員數量的發展目標。

 

表一:公司的續聘薪金範圍

註:其中一間現聘用71位僱員的大公司已決定以22,000元以上薪金續聘,但人數待定,故未有包括在內。

 

 

大灣區實際經驗有助事業發展

至於續聘的工作地區方面,八間公司的續聘安排涉及內地工作,包括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工作。其中七間將續聘20人,佔已獲續聘僱員人數的18.5%,而另一間未定實際聘用人數。其餘三間公司只會安排續聘僱員在香港工作,並將續聘88人,佔已獲續聘僱員的81.5%(見表二)。

 

表二:公司的續聘工作地區

註:1)沒有僱主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其他內地城市」或「其他內地城市及香港」;2)該現聘用71位僱員的大公司已決定續聘,但人數待定,故未有包括在內。

 

雖然較多獲續聘僱員會回港工作,但從深入訪談僱主得知,由於這些僱員在「計劃」下累積了大灣區寶貴經驗,因此會安排他們跟進內地相關項目,以及與內地同事和客戶溝通。

 

 

初期困難大多已解決 但仍可改善

在「計劃」初期,香港遇上嚴峻的疫情,加上推行較為倉促,導致僱主在開始時須應付較多問題,但到後期大致已可解決。不過,在今次與僱主深入訪談中,他們回顧了「計劃」期間各種困難,並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就招聘而言,有僱主指出並非所有行業均能輕易為香港青年開設職位,例如基於兩地產品和監管差異,金融業在「計劃」下難以開設前線職位。部分僱主(尤其中小企)則擔心經濟好轉後,青年在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發展機會有所增加,要吸引他們參加「計劃」不容易,而現時18,000元的薪金不足以吸引人才,期望當局考慮增加資助額。

 

此外,勞工處當時規定「計劃」下屬創科職位以外的僱員要連續18個月留在內地工作,此安排使僱主難以因應業務和僱員的專業發展需要,安排他們回港或到其他內地城市工作。若可作出更彈性的安排,讓僱主可靈活地按需要調派工作地區,不但可讓青年僱員負責跨城市的項目,更可擴闊他們的眼界。勞工處在2023年3月公布的新一期「計劃」指引中,已容許在「計劃」18個月內,有六個月安排僱員在香港和其他內地省市工作,一定程度回應了僱主有關彈性工作地點的期望。

 

僱主也反映「計劃」的行政安排和財政負擔太重,包括招聘、為僱員提供支援,以及向當局匯報等,例如他們要花較多時間篩選不符合資格的申請,也有僱員從不同渠道遞交重覆的申請等。他們期望當局宜事先協調,設立統一網上申請平台,篩選不合資格的申請人。另外,大部分僱主會為僱員提供租金、稅務津貼及相關資訊,但這卻加重行政和財務負擔。加上勞工處要求僱主每三個月匯報僱員在職情況並申請發還津貼,並要求在僱員離職後即時通知當局,這均對僱主造成負擔。他們期望當局簡化手續,例如容許集中一次過申領津貼,以及與內地當局商討「計劃」僱員的跨境稅務安排。

 

總括而言,僱主普遍對「計劃」和僱員感到滿意,願意續聘的同時也會繼續參與恆常化「計劃」。但他們亦期望「計劃」的內容和細則可持續改善,以鼓勵更多僱主和僱員參與,亦有助僱員儘快適應在內地的工作和生活。筆者期待僱主與僱員在恆常化「計劃」會有更多正面回饋,把現時的多贏局面,更推上一層樓。

 

2023年5月5日原文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