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協助社運被捕青年重燃盼望

撰寫 : 黎卓然

政府首份《青年發展藍圖》(下稱《藍圖》)列出160項青年措施,當中提及近年不少受激進思想影響而犯罪的人被收納入懲教院所,故懲教署正積極推展「沿途有 『理』計劃」,為他們制定多項合適的更生項目,協助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能積極面對往後人生路上各種挑戰。這充份顯示政府對在囚青年更生方面的關注,包括因反修例社會運動而被判囚青年(下稱社運在囚青年)。

 

政府積極支援在囚青年未來發展

 

根據《藍圖》的《自強篇》內「協助青年更生」,懲教署會推展「沿途有『理』計劃」,其中有心理輔導項目「青少年研習所」,透過靜觀和藝術治療管理情緒,為青少年在囚人士進行心理修復與重建,也推出了「『招』『職』創未來」生涯規劃項目,安排不同企業為他們舉辦生涯規劃講座,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懲教署亦已於去年與香港都會大學簽訂備忘錄,落實長遠夥伴合作關係和更生的策略發展,包括為入獄前曾修讀或正在修讀大專課程的在囚人士提供學分轉換及課程銜接,以及由香港都會大學向報讀該校課程的在囚人士提供資助。這些項目已某程度上回應社運在囚青年和社會不同需求,從建立正確價值觀,到提供心理、教育和就業支援。筆者期望政府能全力以赴,拿出成績來,例如定期檢視執行情況和成效,循序漸進地與更多不同規模和行業的企業和大專院校商討協作的可能性。

 

社會各界齊心協力 助社運青年重回正軌

 

民間亦有不少組織同樣積極協助在囚青年,更有一些集中協助社運被捕青年,當中較廣為人知的有蛻變計劃(Project Change),主要為其提供全面的心理輔導服務及面對司法程序的支援,包括撰寫「社會心理專家報告」,爭取不留案底刑罰的安排,亦有指導錯失入讀本地大學的青年,讓其日後可往其他地方入讀基礎課程。不難想像每宗個案需花很多時間去處理,但相信可以令他們對未來重建信心。

 

其實坊間已有很多非政府組織為這些被捕青年提供協助,但礙於反修例事件仍屬政治敏感議題,支援上都會有所顧忌。加上社會各界有不同的見解和立場,仍未能對應否或者如何支援這些青年達成共識,結果令資源不能有效地共享,彼此也欠缺交流與合作。此外,有組織難以獲得更多資源去擴大服務範圍,也不容易說服較保守的社會群體接受新思維。無疑社會上有部分人不認同這些青年所犯的事和其政治觀點,但大家或可嘗試接受以至協助那些已為自己的行為負上法律責任的非極端青年。

 

幸而社會仍有一班熱心人士充當中間人的角色,調解各方的關係,促進彼此的對話、了解和凝聚力。例如警察談判小組曾舉辦分享會,讓前線警務人員和企業了解社運青年的想法;也會與被捕青年對談,以解開他們一些迷思。這均有助各方放下政治立場,嘗試了解不同的想法,逐漸修補撕裂的關係。筆者期望社會有更多類似的關係重建項目推出,凝聚社會力量。

 

另外,社運引起的家庭關係問題嚴重,如被捕社運青年與家人關係能重建,對他們精神健康及生活質素都有幫助。現時有社會組織舉辦不少活動,但欠缺交流及有效評核數據。支援機構可聯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轄下的家庭議會收集及整理有關資料,讓各界可提供更有效支援。支援機構亦可聯同家庭議會與懲教署商討增加獄中的家庭關係重建活動,例如透過視像會議進行家庭活動。

 

政府牽頭 期望各界建立共識

 

當政府與民間組織都推出不同措施支援社運被捕青年時,寄望社會各界都可儘快達到共識,齊心協助這群組的青年重回正軌,發展所長貢獻社會,亦有助香港長治久安。筆者亦期盼政府繼續推動各式各樣的更生項目,並主動與民間組織合作,提供更多資源和擔當協調角色,共同為香港及被捕青年的未來而努力。正如《藍圖》所言,為全港青年創造一個充滿機會、成就夢想的社會環境。

 

2023年3月1日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