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快樂不快樂 社會需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撰寫 : 葉維昌

新冠疫情下的暑假來得特別珍貴,轉眼間又到了九月新學期的開始。回顧過去兩三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網上授課成為了新常態,學生心裏既期待又憂心,一方面期待着重投校園生活,但面對將來的未知,卻又戰戰兢兢。

 

過去幾年,很多人都說香港的年輕人不快樂,而且無力感很重,不論是學業、生活或工作上都面對不少的壓力。到底世界上有沒有一本快樂的秘笈呢?根據聯合國最新公布的《全球快樂報告2022》中,香港在全球146個國家及城市當中排行81。這個排名是按六項因素而定,包括預期健康壽命、社會支援、人均GDP、人生抉擇自由、慷慨程度及對貪腐的認知,以此衡量人民的快樂指數,從而協助及引導國家制訂公共政策。

 

不丹的「佛系」生活

 

曾幾何時,不丹被譽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2005年不丹政府提出的「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這種模式注重物質和精神的平衡發展,將環境和傳統文化的保護置於經濟發展上,衡量發展的標準。現實裏,這個「最快樂國家」的人民過着怎樣的生活?筆者曾經去過不丹兩次,一次去旅遊、另外一次就是2009年去考察,並在當地生活了三個月。不丹是一個農業國家,商業活動並不發達,當地的人都過着簡單的生活、民風純樸。首都亭布沒有高樓大廈,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交通燈的首都,只靠警員指揮交通。

 

筆者會形容,不丹人民過着一種「佛系」的生活,比如說每次跟當地人談天,他們都會引用到《佛經》的道理,常說人生充滿苦難,要透過積福獲得解脫,跟香港人的快人快語很不一樣。而當地人的日常消閒生活,也大多跟宗教有關,經常會去拜訪佛廟、或者郊遊,可見宗教對他們影響甚深,亦有洗滌心靈的作用 。

 

最快樂的國家 不快樂的人們

 

但是快樂的背後,不丹近年也面對不同的社會問題。自從不丹有了「最快樂國家」的美譽,全球旅客慕名而至,市內近年有很多酒吧及購物中心開幕,方便旅客消費。遊客在當地旅遊、消費,令到本來物慾較低、生活平淡的不丹年輕人,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慾望。但是當地青年普遍缺乏就業機會,高學歷的人士很難找到白領工作;同時有大量工人由印度湧入,從事建築等低技術行業,種種原因,令當地的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國家發展停滯不前。而年輕人濫藥、酗酒等問題也越來越普遍,使當地青年的心理健康備受關注。其實,聯合國希望以快樂指數來提醒大家要如何享受人生的整體價值,實際上「快樂」是很難以硬指標來衡量。

 

回到香港,上個月筆者參加了一個大學生的分享會,其中一個題目令到在場的成年人特別印象深刻。他們談論到「香港的年輕人對未來的希望」,現場不少的「大人」舉手表示對未來充滿希望。然而,從大學生深度訪問的十位年輕人當中,沒有一位對未來感到有希望。這代表甚麼?年輕人未能從社會中得到安全感,他們對四業的前景感到徬徨無助。同時,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使青年的身心健康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社會沒有適切的政策去協助年輕人走出困境,我們怎樣留住這群年輕人才繼續在香港發展呢?

 

從根源着手 處理青年身心健康問題

 

早前,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發表的《香港青年發展藍圖》發現,青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多方面的擔憂,例如教育上會擔心停課會導致學業成績倒退;在工作上會憂慮畢業後因市道低迷而未能找到合適工作;在生活上會見到身邊很多朋友或同事移民而對前景悲觀,加上社交媒體、家庭、朋輩和伴侶關係等都有機會為青年造成更多的精神壓力和煩惱。

 

要促進青年身心健康發展,歸根究底仍要從他們的壓力來源着手,塑造一個愉快正面的成長環境。其中學業是青年大部分時間面對的問題,現時的教育體制和社會氣氛令他們感到學術成績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或主要指標。教育局除了應從根源上檢視教育制度的問題,同時應聯同教育界致力為年輕人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鼓勵正面多元的校園文化,例如在全人發展的框架下如何給予學生不同機會獲得成功和被肯定的經驗,並且考慮引入更多學術以外的學習成效評估方式,例如參考2021年香港都會大學推出的「輔助學習成績表」、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的「課外發展證書」等,鼓勵更多中、小學使用,同時讓大學在錄取學生,以及僱主在招聘員工時加以考慮。

 

此外,MWYO的研究指出香港青年的精神健康素養亦有待加強,現時還有很多年輕人未能及時識別精神健康問題,對相關疾病、自我調節方法,或如何尋找專業幫助等都沒有足夠的認知。在學校缺乏整全的情緒教育下,年輕人都不懂如何面對和處理情緒問題。長此下去,有機會影響日常的事業發展和人際關係,導致精神問題惡化。為確保學校有效推廣生命教育及情緒與抗逆力教育,教育局應定期進行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教學情況,鞏固青年正面性格。同時,透過教師的培訓,加強他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並提升其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快樂,其實不僅以成績的高低、職業的好壞,或是財富的多少來衡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快樂秘笈,當你跳出自己固有的框架,用心去感受眼前的生活,你便可以在不同的層面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2022年9月6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