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多元對策助自資院校持續發展

在學生人數減少的影響下,自資院校面對收生不足的情況。在供求失衡下未能升讀資助學士學位的中六畢業生,在往年可能會選擇修讀自資學士學位或副學位,但在近年競爭減少的趨勢下,更大比例的畢業生有機會升讀資助學士學位;加上到內地和海外升學的人數增加,從而令較少畢業生選擇修讀其他類型的課程,其中自資和資助副學位在2020/21學年的收生人數均跌至歷年新低。政府和自資教育界在短期內可從不同方向紓緩現時的問題,包括容許和吸引更多非本地生來港就讀各種自資課程,以及持續為學生和自資院校提供支援等。

 

開拓大灣區市場 吸引內地生來港進修

 

部分專上院校在國家教育部同意下,可招收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而人數上限為上一學年總學生人數的10%。為了拓闊學生來源,不少有提供自資課程的院校均會招收非本地學生。從圖一可見,由2013/14至2019/20學年,專上院校自資學士學位和副學位課程招收的非本地學生越來越多,高峰時超過二千人。可是,到了2020/21學年,非本地生人數驟降,總數回復2015/16學年的水平,僅約800人,估計是因為香港在疫情下實施入境管制措施,減低內地和其他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的意欲。待疫情緩和後,估計這類課程的非本地生人數會恢復升軌,尤其是修讀自資學士學位的學生。

 

圖一:專上院校自資課程非本地學生招生人數

 

註:資料來源為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網站。

 

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因應近年自資院校招生情況惡化,爭取讓更多內地學生到本地自資院校報讀課程,將招收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的上限調高至兩成或以上,特別是部分招收非本地生人數已貼近10%上限的課程,讓各院校更靈活地招生。再者,如果政府成功透過修訂《專上學院條例》完善取消院校註冊的機制,短期內淘汰較質素較差的院校,讓本地自資教育的整體水平提高,就有望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申請就讀。

 

為增加不同地區的收生來源,自資院校在開設新課程時可兼顧香港和大灣區市場需求。香港一些自資院校現時提供的副學位課程雖然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但在大灣區發展的巨大機遇下,可重新定位,調整開辦課程的方向。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是:院校能否開辦在大灣區有市場需求的副學位課程,並以職業導向為主,例如機械設計、產品開發、文化保育等。同時,這些課程也理應在香港有一定的需求,以及提供培訓和課程方面的優勢,包括師資質素和學術界的國際聯繫。

 

政府在政策上作出的配合非常重要,包括容許特定的新課程招收更大比例的非本地生。自資院校應加強與大灣區相關教育機構的直接聯繫及考慮合作的方案,以了解大灣區市場對不同課程需求的實況,以及不同學科資歷和專業資格的要求、認受和銜接機制。兩地的院校也可共同舉辦更多交流活動和實習計劃,以豐富學生的經驗和人脈。

 

向院校提供支援 開辦高市場需求課程

 

根據教育局2020/21學年的數據,筆者發現絕大部分收生不足的院校均有開辦「商業及管理」、「社會科學」和「語言」相關課程,而且個別院校的收生人數在六人或以下。同時,在收生不足的院校當中,這些科目類型的收生人數中位數只有11人至44人不等。筆者推測開辦這些課程的成本較低,院校無須特別加設實驗室等校園設施,故有較大動機開辦;再者,可能這些科目過往較受學生歡迎,但近年學生因競爭減少而有更多選擇,故他們對這些課程的反應轉趨冷淡。

 

因此,筆者建議政府進一步擴大及恆常化「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財政上鼓勵更多院校開設具特色而有市場需求的課程,例如與新興產業相關的課程,此舉亦配合計劃的原意:為自資院校提供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提供財政支援,並提升自資副學位課程(特別是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的質素和吸引力,長遠改善自資院校的收生情況。不過,政府在進一步擴大計劃前需思考一下,這可能導致現時招生困難的一般性學科的收生情況更為嚴峻。

 

另外,政府也應增加對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資助,以提升副學位的吸引力。不少本地院校提供高年級入學的學士學位,讓完成副學位課程的學生順利銜接,升讀學士學位。這些銜接學位當中,有部分是由教資會資助,而其餘是自資學位。由2018/19學年起,每年有5,000名副學位畢業生可升讀資助銜接學位(往年只有4,000個名額)。教資會資助大學所提供的副學位課程,即使在中六畢業生人數下跌的情況下,其收生情況也未見有下降的趨勢,可能是因為其畢業生有更大機會將來升讀資助銜接學位。因此,筆者建議將教資會資助銜接學位的名額加至6,000個。當然,增加名額的前提是所有升讀資助銜接學位的學生在完成副學位課程時,應該達到一定水平,而課程的質素符合《專上教育條例》的要求。此外,政府應鼓勵那些開辦優質職業導向課程的自資院校,與職業訓練局和其他提供有關課程的機構商討設立更多可銜接的升學機制。

 

多年來自資教育界別發展蓬勃,並為不同能力的香港高中畢業生提供高等教育機會,但市場出現飽和,甚至供過於求的情況,不利專上教育的持續發展。為了在短期內紓緩問題,政府一方面可從非本地學生的市場入手,尤其是吸引更多內地人才選擇香港的高等教育;政府亦可持續在學費上資助學生,在開辦課程的資金上資助院校,既增加副學位的吸引力,又鼓勵院校開辦貼近市場需要的實用課程。

 

 

2022年8月19日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