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學生人數下降 影響自資院校發展

自資院校收生不足的情況近年惡化。在2021/22學年有提供自資副學位和第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的24所院校當中,有11間的實際收生人數落後於預計收生人數約兩成或以上(介乎19.4%至91.4%),情況值得關注。

 

人口結構及移民潮致中六生減少

 

筆者嘗試以中六畢業人數和升學數據估算未來幾年升讀自資院校的人數。假設院校在短期內不會再削減課程和學額,基於以下兩個因素,筆者估計中六畢業人數將持續處於低位,以致自資學額過剩情況可能會繼續加劇。首先,報考文憑試的人數持續下跌,特別是日間學校考生的人數,由2014年的6.7萬人下跌至2022年的4.3萬人。教育局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情况是結構性,跌幅可能比原先估計大,認為必須及早訂定措施應對學額過剩。

 

此外,港人到非本地學校升學和移居其他地方的趨勢持續。根據教育局《2021年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選擇前往非本地院校升學的中六畢業生比例增加,由2019年的10%升至2021年的14.3%,當中有近2,000名到內地升學,有超過1,000名到英國升學。根據香港中學校長會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2021年發表的報告,本地中學生在2020/21學年的退學人數比前兩年急升七成,每校平均32人退學,當中有近六成退學學生離港升學及移民。

 

中六畢業人數未來幾年持續偏低

 

筆者運用過往學年較低年級的學生人數,再以2021/22學年的學生流失率作為基礎,估算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人數。至於流失率會維持現狀或持續上升,則視乎不同因素,例如:外國的入境和移民政策會否進一步放寬、教育制度會否短期內有較大變動等。筆者估計移民潮對學生人數的影響,將在未來數年較為顯著,而除非外國的入境和移民政策進一步放寬,學生流失率將逐漸穩定或回落。

 

表一:中六學生人數預測(2022/23至2024/25學年)

學年

樂觀預測

(流失率與2021/22學年
數字相若)

基本預測

(流失率平均比2021/22學年
數字高三個百分點)

悲觀預測

(流失率平均比2021/22學年
數字高五個百分點)

2021/22

43,865

43,865

43,865

2022/23

43,505

42,102

41,167

2023/24

44,682

43,160

42,145

2024/25

46,864

45,229

44,140

 

筆者估計在不同情況下,中六學生人數在短期內也難以大幅回升。在樂觀情況下,中六學生流失率與2021/22學年數字相若,中六學生人數在2023/24學年將持續第四年在4.5萬人以下,而在2024/25學年回復2019/20學年的水平(近4.7萬人)。在基本預測下,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流失率比2021/22學年微升,而中六學生人數在2022/23學年降至少約4.2萬,在2024/25學年才回升至逾4.5萬,仍低於2019/20學年數字。在悲觀預測下,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流失率比2021/22學年急增而未有緩和跡象。中六學生人數在2022/23學年減少至約4.1萬,而在2024/25學年稍有回升至逾4.4萬。

 

再進一步,筆者根據教育局每年出版的《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報告書》,進一步分析中六畢業生的升學出路數據。升讀本地副學位的中六畢業生,比例一直下降,由2013年的39.9%下降至2021年的28.7%。如果跌勢持續,筆者估計修讀本地副學位的人數在四年內持續在較低的水平,由2022年的逾1.1萬人減少至2025年的約1萬人。此外,選擇到非本地院校升學的中六畢業生在2019年前一直維持在一成左右的水平,但在2020和2021年驟升至超過14%。筆者推算非本地院校升學的畢業生比例和人數將持續上升,由2022年的約6,600人升至2025年逾8,000人,令本地收生來源減少,為本地院校整體收生造成更多壓力,特別是自資副學位。

 

上述趨勢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將有更多原本計劃修讀本地自資副學位的畢業生選擇到外地升學,直接令申請人數減少。另一方面,在供求失衡下未能升讀資助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往年可能會選擇修讀自資學士學位或副學位,但在近年留港學生減少的趨勢下,更大比例的畢業生有機會升讀資助學士學位,從而令較少畢業生選擇修讀其他類型的課程。因此,自資副學位收生不足問題亦有很大機會變本加厲。

 

政府應完善院校停辦機制

 

由於大部分自資院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學費,長期收生不足,可能會出現經營困難和停辦的危機。教育局及有關政府部門有必要作出對策,確保自資教育界別的穩定發展,必要時適當處理院校停辦的情況。

 

政府最近建議修訂《專上學院條例》,包括將所有自資院校納入統一規管框架。筆者認為有助政府在自資界別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監管機制,也能提升行政上的效率。此外,政府建議更新院校註冊的條件,包括要求「學院取錄的學生人數足以讓學員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環境和體驗」,同時按照院校自訂的預期學生人數判斷學生人數是否足夠。筆者認同學生人數足夠與否,應該按院校的實際情況而作出判斷。同時,教育局也可考慮提供更明確指引,指出偏離預期學生人數多大比例,就有較大機會啟動取消註冊的機制。

 

在取消註冊後,政府建議授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可命令校董會按程序處理學生和教師安排,保障學生和社會利益。除了處理學生和教師的事宜外,筆者認為政府應及早思考校舍用地的安排。香港政府自2002年起,向專上院校以象徵式地價或租金批出11幅土地及八所空置政府物業。如果院校將要停辦,政府應與校方商討未來土地用途,確保校方不會變賣土地,甚至考慮直接收回土地。

 

整體而言,政府及早完善院校註冊的機制,能為未來幾年自資院校收生的嚴峻情況作出預備,將確保教育局在公平和合理的情況下決定院校是否要被取消註冊,讓自資教育界能持續發展。

 

 

2022年8月13日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