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符合期望 盼可持續優化
香港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公司,聘請本地大學或大專院校畢業生派駐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為探討「計劃」的成效,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總商會合作進行一項追蹤性研究,共分四個階段以網上問卷形式收集數據。第一階段由2021年9月開始,而最後階段會於「計劃」完成後數月內進行。在首階段,我們收集到參與「計劃」的20位僱主及140位僱員回覆,並與10位僱主進行了深入訪談,旨在了解他們對「計劃」的期望與初期遇到的困難,並嘗試提供適切的改善政策建議。
「計劃」符合期望 執行仍有改善空間
根據本研究首階段的結果,無論僱主及僱員均有逾六成半能夠達成當初參與「計劃」的期望(僱主:70%;僱員:66%),無疑「計劃」的確有助僱主發展長遠的人力資源目標、支持香港青年發展、拓展大灣區業務,以及支持國家的大灣區發展政策等;而僱員亦能在事業發展上得益、吸收更多工作經驗、擴闊人際網絡,以及加強在大灣區發展的優勢等。有超過八成僱主(82%)認為「計劃」能幫助他們了解青年的就業能力,而有逾七成半僱員(77%)覺得他們適合在現職的公司作長遠發展,並且不但對事業發展(93%)和專業發展(78%)有幫助,亦有助於其事業以外的人生發展(81%)。
雖然「計劃」對雙方均是多贏的局面,但我們發現在最初階段(即是由設計、推廣及接受申請、篩選、取錄至初入職安排)都仍有改善空間,一般發生的問題可見表一。
表一:在「計劃」最初階段一般發生的問題
1. 設計「計劃」 |
|
2. 推廣及接受申請 |
|
3. 招聘至初入職安排 |
|
這「計劃」是首次推出,當中有不少細節的地方在實踐中可考慮調整和改良。儘管我們的「成效追蹤性」研究只完成第一階段,現時要作出一個周全評估實在為時尚早,但在分析研究結果後,筆者認為已有足夠論據提出現階段的政策建議,讓政府考慮為「計劃」作出改善。
延續「計劃」 目標及定位必須清晰
由於「計劃」對僱主及青年均有好處,筆者認為政府應繼續推行「計劃」,可在下一個《財政預算案》(2022-23年度)提出延續「計劃」兩年;作為一項重大的大灣區實驗「計劃」,以三年為期作成效評估,實有必要。待政府完成評估後,可將「計劃」再優化和恆常化或終止推行。
不過,筆者認為「計劃」現有的政策目標並不清晰,因此,在延續這「計劃」時,必須訂定更明確的政策目標和定位,並在宣傳和行政上加以調整和改良,從而增加其可行性和貢獻,達致最大效益,相關定位及建議可見表二。
表二: 檢討「計劃」政策目標及定位 — 應考慮調整多個重要因素
「計劃」的 重要內容 |
現有政策 |
政策建議 |
考慮因素 |
「計劃」津貼 性質是什麼? |
現在是一般大學 畢業生就業計劃 |
可考慮作為 人才就業計劃 |
升級至人才計劃, 工資津貼可增加; 可吸引更具質素的 青年參與 |
應津貼哪些 香港居民? |
包括可合法 在港受僱工作 的香港居民 |
應只包括 香港永久性居民 |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應該不是 政策資助的對象 |
對那些 已明顯認識大灣區 的香港青年, 其受惠人數 是否應該設限? |
現在津貼對 在內地大學畢業 的香港青年, 沒設定任何限制
|
可限制 在內地大學畢業 的香港青年佔 整個「計劃」的比例,例如在20%之內 |
「計劃」目的是 讓更多原本 不太認識大灣區 的香港畢業生, 認識大灣區 的機遇和就業狀況 |
應津貼哪些年份 大學畢業 的青年? |
現在只包括 剛大學畢業三年內 的青年
|
應包括更多青年, 例如 大學畢業五年內的 香港永久性居民 |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 香港青年,可能 更適合或有興趣 參與這「計劃」 |
應津貼哪些 特別職位? |
現在創科職位是 有特別安排和配額 (2,000個名額中 安排700個) |
是否應該取消 創科職位配額 或也安排配額 給其他職位? |
規定安排700個 創科職位,這等於 餘下職位減少了 有關安排應作檢討 |
應津貼哪些僱主? |
現津貼所有 香港註冊公司, 但其必須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 |
可考慮包括 在大灣區 只有聯營公司的 香港註冊公司
|
這些公司可提供 寶貴的工作經驗 給香港青年
|
必須持續評估「計劃」效能
由於大灣區的發展是長遠而重要的,政府宜與其他組織合作定期和長期評估「計劃」的效能,作為改善「計劃」或推出更多類似政策的實證基礎,推動青年在大灣區的發展。時間上可分不同階段收集和分析數據,觀察僱主及僱員的變化,檢討能否達到「計劃」的目標,並改善未完善的地方。這持續評估應具追蹤性,包括有關僱員完成「計劃」後的事業發展,以及有關僱主就人事管理方面所作的調整。
我們的研究還有三個階段將會進行,待研究完成後,可對「計劃」的整體情況有更完整的理解,並提出更多較完整的建議,以豐富「計劃」的內容及有效性,讓各方均能藉「計劃」大大促進大灣區的發展,也讓青年有更多就業選擇。
2022年1月12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