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訂立發展藍圖,為青年開拓更多機遇

撰寫 : 陳宇謙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香港2021年年中人口為739.47萬,較一年前下跌1.2%,而香港居民在這段時間的淨移出人數為89,200人。這些人離開有各種不同原因,亦不一定是永久離港,但這個數字已足夠引起一場關於移民潮和人才流失的熱烈討論。面對這個多年未見的變局,社會上有聲音認為這會騰出更多中高層職位,對選擇留港發展的青年有利,然而從筆者與年輕人的對話中,即使未來一段時間真的出現向上流的機會,他們似乎也不認為是屬於自己的。

 

談起移民,不少青年都表示近期身邊有親友帶着一家大小離開香港,當中不乏傳媒、教育、金融等行業的中高級管理層。移民並不是一件便宜的事,青年也因此留意到離港的人主要集中在某些較富裕的地區。一位接受MWYO青年辦公室雙月刊《青年備註》訪問的年輕教師便向筆者透露在基層學校,學生因移民等原因流失的情況並不嚴重,但在灣仔等「中產社區」,學校一級120人中可能有高達10人離開。

 

面對這波移民潮,很多年輕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影響。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為例,他擔心學童離港加上低生育率會令適齡學童數量下降,導致學校可能需要面對縮班甚至殺校的情況。此外他亦憂慮隨着不少青壯年人口離開,香港的整體撫養比率將大幅上升,加劇下一代青年的財政壓力。《青年備註》中受訪的資深傳媒人則表示移民潮下不少中層媒體人都選擇離開,容易令行業出現青黃不接情況,影響外界對傳媒機構的信心。他指出年資較淺的新聞工作者縱使有能力,但經驗始終不多,在處理新聞時的判斷以至準確性都未必太理想。這除了影響報道的質素,也不利於社會對事件的理解。撇除對特定行業的影響,有青年指出大部分離開的都是社會上能力較強或資源較多的人,擔心他們移民帶走的不只是經驗和資源,還有香港的人文精神和核心價值,令這座城市失去了它本來的特色。

 

青年選擇聚焦在移民潮帶來的影響而不是機遇,大多是因為他們認為即使出現更多晉升機會,也不覺得能改善生活質素。一位年輕人在《青年備註》中便直言就算移民潮下自己能夠找到待遇更優厚的工作,薪水也難以追近香港樓價的升幅,因此一日未解決高樓價等結構性問題,都難言可以向上流。除此以外,不少青年均擔心出現的機會將向某特定類型的人士傾斜。有在職青年曾向筆者表示現時保險、金融等高增值行業都已經「輪唔到你(香港人)」,全由內地人取代。他指出從內地來港發展的求職者整體質素更高,人脈網絡更廣,本地青年難以與其競爭。

 

近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現今的國際形勢,指出國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然而從筆者與香港青年的對話中,他們似乎只看到挑戰,卻看不到屬於自己的機遇。香港樓價在歷史高位徘徊、政府官員在各種場合表示希望吸納更多外地人才、各界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種種消息都讓年輕人感到自己不被重視,有的甚至笑言自己和朋友是「不是社會持份者」的一群人。面對這種情況,青年工作持份者須更積極為年輕人建立一個讓他們發揮所長的平台,讓他們相信能夠在這座城市裏實現自己的理想。

 

給予年輕人信心,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盡情發展所長,對香港長遠的發展亦有幫助。平心而論,筆者接觸的青年大多不乏為香港發展貢獻的心和能力,他們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和良好的發展環境,而這則需要當局政策上的配合。香港對上一份推出的青年發展藍圖已是三年多前的《青年發展策略》。這份文件儘管全面,但經歷過這三年來社會的變化和國家規劃近年的發展後,它已有更新的需要。與此同時,青年持份者也只是各自為政地在不同領域上向青年提供協助,未能為年輕人描繪出一幅完整的未來藍圖。過去一段時間社會氣氛的轉變,更讓青年看不到自己的路在何方。隨着香港邁進回歸後的全新階段,現在似乎是時候制訂一份契合香港未來發展方向的青年政策,為青年的未來開拓更多的機遇,也讓他們有信心未來的香港依然會有屬於他們的一席之地。

 

 

2021年9月14日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相關項目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