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Facebook可否不要老

Facebook早前宣布,將再次調整動態消息(News feed)的演算法,減少來自傳媒及品牌的內容。消息一出,網上各界嘩然。影響較深的,莫過於利用Facebook作行銷的各專頁「小編」、博客(Blogger)、網絡媒體(網媒),以至近年開始利用Facebook作宣傳及推廣的公營機構/政府部門。在進一步探討有關的影響前,讓我們先搞清楚,到底Facebook改了甚麼?

 

Facebook改了甚麼?

 

Mark Zuckerberg就Facebook的新演算法解話 (圖片來源:朱克伯格Facebook)

 

就著今次的變動,Mark Zuckerberg指出,Facebook的原意是要加強人與人的繫,從而改善用戶的福祉。因此,Facebook以後的大方針,將會由「為用戶找到適合及有關的內容」到「加強及鼓勵有意義的社會互動」。一言以蔽之,Facebook的演算法將有以下兩項新改動:

 

  • 親朋戚友的內容,將會優先出現在用戶的動態消息上;
  • 能引起討論及互動的內容,將會優先出現在用戶的動態消息上。

 

有優先內容,自然就有「次要內容」。可以想像,受到第一項改動的影響,以後在用戶的動態消息上,專頁(包括機構與公眾人物)的內容及帖文將無可避免地減少。而對於本身內容的互動已經較少的專頁,此影響將更為嚴重。這些專頁將難以透過Facebook宣傳及散播消息。

 

第一點還比較容易理解,但到底何謂「能引起討論及互動的內容」? Facebook就指,他們將會分析帖文的內容,判斷那一些內容較易引起用戶與朋友之間的討論及互動,並將這些內容優先。我們亦嘗試詢問Facebook官方,就此他們回覆說「互動」將會是未來的關鍵,單向的消息發布將不會有太大效用,例如在發了新聞稿但没有人回應。

 

公眾專頁何去何從?

 

在以上的改動之下,公眾的專頁要如何保持一定的曝光率?對此,Facebook没有給予肯定的答案,但我們可從他們例子中看出一點端倪。

 

在Mark Zuckerberg的文章中,他特別以直播影片作為例子,認為直播影片可以引起用戶之間的討論,是Facebook上「互動最高」的內容之一。可見,以後Facebook內容的關鍵,不單要「呃like」及吸引留言,更要嘗試引起用戶之間的溝通及討論。

 

除了緊跟Facebook的建議,多用直播影片功能外,專頁還可嘗試改變帖文內容的方向,以引起更多良性的互動:單向的消息發布及工作匯報應儘量減少;考慮利用Facebook作為意見收集及咨詢的平台,讓用戶就不同議題作出良性討論。

 

「老人家先用Facebook」

 

不過,這邊廂各專頁苦煞思量如何繼續在Facebook保持曝光率,那邊廂卻有00後的青年大爆自己從未用過Facebook。

 

不少青年向我們表示,他們在其他社交媒體會更活躍,從而避開充斥著父母、「姨媽姑姐」的Facebook,例如是Snapchat與Instagram。

 

Snapchat最大的特色,是其訊息閱後即焚的功能。網上不留痕,對於青年來說,就是減少了被長輩「stalk」的機會,Snapchat因此大受年輕人觀迎。而Instagram本身的內容以相片為主,其後也跟隨大勢,加入類似的閱後即焚功能「Stories」。

 

參考海外的經驗,不少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都有利用Snapchat與Instagram,確保消息發放的渠道能與時並進。例如英國上年就與Snapchat合作,舉行名為「Find your voice!」的活動,向青年宣傳當地的大選,並鼓勵青年登記成為選民。另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經常在Instagram發放照片,直至現今已發過1,270張相片,有超過220萬的followers。

 

00後來了!

 

時間不等人,在90後還未完全退場的當下,00後已悄悄地走近了。他們平時喜歡做甚麼?他們如何接受資訊?這些都是我們要知道的事。要如何與時並進,確保消息能準確傳達給年輕人,將是政府及公營機構畢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