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

【蘇格蘭遊記】「共設計」 與年輕人共商決策

近年,社會有聲音支持向年輕人賦權,以鼓勵他們參與公共事務,希望讓年輕一輩更早擔當社會責任,一方面有助建立歸屬感,另一方面令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貢獻社會,對未來抱有更大希望。但怎樣做才最有效達到賦權的目的,讓青年看到自己參與的成果?

 

「共設計」概念

 

早前,筆者到訪蘇格蘭,與當地的青年組織會面。正值今年為蘇格蘭的「青.年」(Year of Young People),顧名思義,就是以年輕人為主題,而其中一個使命,就是向青年分享權力:在不同的公共事務上,無論是宏觀的政策範疇,還是貼近民生的服務,在設計初期, 年輕人都會被邀請參與其中,以政策持份者或服務使用者的身分,以年輕人的角度,配合政策目的,提意見、做研究、定策略,希望令各項公共服務能對焦青年的需要,反映他們的想法——這過程就是「共設計」(co-design)。

 

MWYO與當地年輕人一同探討「共設計」有可能遇上的困難

 

MWYO與當地年輕人一同探討「共設計」有可能遇上的困難

 

超越諮詢層次 打破成年主義

 

「共設計」不單單是向年輕人諮詢,而是進一步賦予青年權力和資源。事實上,做青年工作或與青年溝通時,成年人最易犯上「成年主義」(adultism)的毛病,即是自覺比年輕人優越、看法更正確;而「共設計」就是要成年人摒棄這心態,視青年為朋輩,由衷聆聽和考慮他們的意見和想法,把他們納入決策者之列,與他們分享權力和資源。

 

在實踐方面,除了相信年輕人的創意和判斷,在推行「共設計」的方式、參加者的多元性,以及政策和服務的選擇上,都貫徹同一理念。推行「共設計」時,當局會向年輕人解釋他們的責任和權限,以及能作出改變的範圍。為提高參加者的多元性,當局會提供多種途徑,廣邀不同背景、不同年齡層的青年組織參加。在選擇政策和服務範疇方面,亦與青年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們每天都使用的服務、影響他們將來的政策,以及年輕一代所關注的事務等,都納入討論之中。

 

蘇格蘭的「共設計」

 

蘇格蘭在很多服務和政策範疇方面,都是以「共設計」的形式,與青年分享權力。每個「共設計」項目或有不同的方針和做法,但總離不開五大步驟,只要跟從便能確保青年的意見得以反映,並能付諸實行:

 

  1. 網上收集意見——以問卷或其他方式收集年輕人的意見,理解他們的取態,觀察當中的趨勢。
  2. 工作坊——聚焦探討年輕一代的需要和關注點。
  3. 腦震盪環節——安排青年和其他持份者集體研討,一起交流,一同設計方案。
  4. 專責委員會——邀請年輕人參與,專注討論有關議題,於三個月至一年內提出建議。
  5. 專案研究——長線、廣泛且深入研究各範疇,收集數據,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提出意見。

 

例子1:YTravel——蘇格蘭的未來交通策略

 

交通是年輕人最常使用的公共服務,無論是班次時間、費用,乃至交通設計和網絡覆蓋,都直接影響生活;因此,蘇格蘭政府推行了「YTravel共設計項目」,在四個地區分別成立專責委員會,由15位年輕人組成,用九個月時間檢視公共交通網絡的營運方法、收費和覆蓋區域,並提出意見和設計雛型,以讓青年人改變蘇格蘭交通服務的未來發展。

 

例子2:蘇格蘭青年藝術委員會

 

為了將青年的聲音帶入培育年輕藝術家的政策層面,蘇格蘭政府成立了「青年藝術委員會」,成員包括35位14至23歲的青年人,鼓勵他們為文化部提出具挑戰性的新思維,同時設立獎勵計劃鼓勵年輕人多接觸藝術。除此之外,更讓委員會管理一個由政府成立的藝術發展基金,和審批相關資助申請。在香港,要賦予14至23歲青年人這樣大的職權和責任,似乎是天方夜談,反照蘇格蘭政府對年輕人的重視和信任,正正形成強烈的對比。

 

對香港的啟示

 

要增加年輕人對香港的歸屬感,鼓勵他們積極推動社會作出改變,成年人不妨適當地放手,和年輕人分享權力,讓他們擔任決策者的角色。其實,很多公共服務都與青年的生活相關,例如圖書館的設計、公園空間的使用、運動設施和配置等,宏觀去看,這可能是無關痛癢,但卻是青年最著緊的事情,既可令設計做到用家為本,又可培育年輕人的承擔和投入感,更為社會帶來新視野,何樂而不為呢?你又有甚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