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在家工作轉危為機 社工與青年建立安全感

撰寫 : 嚴奕羚

危與機從來都是並存。過去一個月不少公司為了減少同事之間面對面的接觸,推行員工「在家工作」模式。在家工作首要克服的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信任,有社工指出互信是雙方的,大家先從信任出發會事半功倍。
 

探索網上的可能性

 

作為打工仔在這段「在家工作」期間如何讓老闆安心,同時建立自己的工作聲譽成為「千里馬」,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Trazi認為,年輕人在家工作有沒有成效,某程度上建基於本身在公司建立的信譽。「互信是雙方的。我們的團隊一直的信任都很強,明白到懶是不會有成品。但是,也有部分年輕人家裹的環境不允許,或者要照顧家人,又或者居住環境擠逼,都令他們難以專心工作,因此需要主動跟老闆提出。」她續指,年輕人充滿可能性及探索性,需要得到支持,探索更大的自主空間,在價值觀建立的階段,身邊人給予的回應是最重要的。

 

Trazi主要負責青少年就業及生涯規劃服務,平日大概有百分之四十時間需要面對面跟進個案。「在家工作」期間,反而造就了另一個機遇去探索Online Engagement的可能性。「年輕人對網上世界是easy to catch up,有同事在Instagram 開課教授小手工、烹飪。原來Telegram 可以玩狼人,又有平台可以網上聊天。因為對於某些年輕人,網絡世界是他們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透過網上溝通建立安全感,希望日後面對面更容易跟進。」
 

全新管理模式 建立團隊目標

 

從事教育綜合平台的Fanny 分享,以往管理方式都是用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定義成功,不過在疫情來臨之前,他們已轉變了管理模式來建立互信。「現在是用Objective Key Result(OKR)管理,由2019年底開始試行了三個月,由下而上釐定目標並且定期作出檢討,大家一起管理中間的過程,每位同事很清楚當下需要首先處理甚麼。」她表示很佩服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基本上沒有東西是不懂的,即使不懂也會上網自學,是很好的態度互補工作上的不足。

 

很多人都關心「在家工作」衍生的情緒問題,Fanny表示,同事並非因工作模式轉變而影響情緒,最主要的還是整個社會的氣氛。Trazi的同事則反映很想念團隊工作,不想在家單打獨鬥。她認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安排在家工作的時間,有助舒緩情緒。
 

 

2020年3月4日原文刊於《Oh!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