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新制度下 青年位置何在?

MWYO 青年辦公室發表第六期《青年備註》

 

  • 青年擔心通過新選舉制度後議會變成「一言堂」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刪減全球化相關內容,只保留「資料回應題」試卷,失去通識科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的原意,青年憂淪為「洗腦教育」
     

  • 青年大多表示不會因為消費券而增加購買慾,並指對小店幫助有限

 

香港,2021年4月30日:困擾香港一年多的各種政治爭議,似乎在3月暫告一段落;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看似受控、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課程發展議會完成通識課程改革,一切塵埃落定,香港看來已經不再一樣。面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青年到底何去何從?MWYO青年辦公室在 3月7日至 29日期間訪問了 19位年輕人,包括高中學生、大專學生及在職青年,聆聽他們這段時間的經歷與想法,由今期開始我們將每期邀請一位青年持份者回應青年的看法,並首次記錄於今天(4月30日)出版的《青年備註》內。

 

議會淪為「一言堂」、「投票機器」

 

2021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決定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加入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和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席;政府亦打算將區議員納入宣誓範圍。這些改革令不少青年擔心日後社會上聲音會變得單一,市民更難表達意見。有大學生批評改革後的「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選舉制度」是要將議會變成「一言堂」或「橡皮圖章」。另一位受訪者則恐怕新制度下的「忠誠反對派」只會在無關痛癢的地方對政府施政略作批評,而不敢要求大幅改革或投反對票,令議會淪為「投票機器」。有受訪者擔心日後青年參與選舉的權利會被剝奪,更難在議會內發聲。

 

雖然不少青年都認為新選舉制度會收窄言論空間,但也有受訪者對改動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有大學生期望改革後的立法會能加入更多專業和勞工界別的代表,降低工商界在議會內的影響力,令討論如侍產假等議題時,勞工能有更大話語權。

 

對於不少受訪者擔心通過新選舉制度後議會會出現「一言堂」的情況,是次受訪的青年持份者,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認為無需過分憂慮,並指出無論中央還是一般市民對新制度下當選議員的要求都會較以往高,因此他預期來屆議會的議政能力將會大大提升,討論重點亦不會再圍繞政治爭拗,而是回到民生議題上。此外,他亦不相信日後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會減少,反而隨着選委的權力在選舉制度改革後大幅增加,他認為有關人士將更需要接觸一般市民聆聽民意,因此他鼓勵有意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主動聯絡選委提出意見,甚至爭取他們的選舉提名。

 

通識科改革「洗腦教育」

 

除了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新高中課程通識科亦宣布將改革及更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對此,不少受訪者都預期此舉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一位大學生估計新學科將加入大量國民身份認同和認識國情的元素,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內容則會減少,恐怕會令學生變成死板的讀書機器。另一位受訪者甚至將新科目與2012年計劃推行的國民教育相提並論,認為內容只會對國家一面倒吹捧。一位中學生表示,通識科改革後刪減了與中國相關的負面信息固然有助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但他強調作為國民不應只知道祖國的優點,亦應明白國家尚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改善。

 

與通識科相比,「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刪減與全球化相關部分內容,亦只會保留一份「資料回應題」試卷。有中五學生擔心這些改變會令老師在教導學生時過分側重於國情教育和背誦資料上,失去了通識科鼓勵學生擴闊視野、多角度思考的原意,令新學科淪為「洗腦教育」。

 

電子消費券成效成疑

 

此外,近月另一熱門社會議題必定是電子消費券,《財政預算案》宣布將向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儘管派發方式等細節尚未確定,但此舉在社會上已引起不少討論。大部分青年均預期消費券在發放上將不如去年直接派發現金方便,使用上亦會有更多限制。一位受訪者認為消費券只會讓大財團受惠,對小店幫助有限。另一位青年則憂慮消費券將會透過指定電子支付程式發放,增加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

 

財政司司長期望消費券發揮乘數效應,激活本地消費氣氛,然而青年大多表示不會因為消費券而增加購買慾。一位準備搬家的受訪者本打算利用消費券為新居添置傢俱,但他提到目前媒體消息大多指消費券將分期發放,並須在當月用完,認為類似限制令市民難以單憑消費券購買價格較高的商品(如電視)。

 

近來香港由制度到教育經歷多種變化,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社會上不少聲音均以『二次回歸』來形容香港近期發生的社會變化,未來的香港會變成怎樣,誰也説不清楚。這種情況下,青年感到憂慮實在正常不過。很多受訪者都害怕在『二次回歸』後的香港會找不到位置,但未知帶來的可能是難關,也可能是機遇。青年可調整心態,藉此裝備自己,爭取在新常態下的香港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