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2024年施政報告》增加青年發揮的機會 MWYO青年辦公室回應相關政策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於青年發展、教育、就業創業及促進青年認識國家等不同議題制訂重點政策,為年輕人搭建各展所長的舞台,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 MWYO)對此感到十分鼓舞。

 

今年的《施政報告》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2年對香港政府發表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在深化政策及發展目標時制訂相關的措施和績效指標。近月,行政長官與一眾官員於《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多次落區,聆聽市民的想法和建議,我們喜見《施政報告》吸納了不少青年的意見,增加不少青年參與的元素。繼早前MWYO向行政長官呈交《施政報告》意見書,現就今日公布的青年相關政策作出以下回應:

 

教育方面

《施政報告》提到教育局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亦會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並支援教師使用人工智能教學。MWYO樂見成立相關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我們即將於下週發布的《香港青年數字公民研究報告》亦建議教育局在《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下加入強項為本理念(strength-based approach)的教學指引。這理念可以發掘個人最好的質素,了解個人被忽略或遺忘了的天賦,並將之發揮出來,從而取得最好的成就。把數字素養與強項為本教育兩者結合,將有助加強學生的數字素養之餘,也可令他們了解個人數字技術的優勢,以達致在知識、技能、信心、社區參與和協作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教育局也宜支援學校在學生的數字公民和數字技術上進行定期的評核,評核內容不但是能力的測試,也要包括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持續修訂教學內容。

 

此外,為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施政報告》提到明年提交修訂《專上學院條例》草案,完善自資專上院校的監管和質素保證機制。MWYO對此修訂表示支持,並期望在提升教育質素後鼓勵院校在開設新課程時兼顧香港和大灣區市場需求,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就讀。香港不少自資院校現時提供的副學位課程(包括「商業及管理」和「社會科學」的學科),在大灣區發展的巨大機遇下可重新定位,調整開辦課程的方向。院校可開辦更多在大灣區有市場需求的副學位課程,並配合兩地職業導向,例如機械設計、產品開發、文化保育等;香港在師資質素和學術界的國際聯繫必定可以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政府在政策上作出的配合非常重要,包括容許特定的新課程招收更大比例的非本地生。再者,自資院校應加強與大灣區相關教育機構的直接聯繫及考慮合作的方案,以了解大灣區市場對不同課程需求的實況,以及不同學科資歷和專業資格的要求、認受和銜接機制。兩地院校也可共同舉辦更多交流活動和實習計劃,以豐富學生的經驗和人脈。再進一步,政府應確立應用科學大學的發展方向是香港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的里程碑。

 

身心健康

《施政報告》提出每年為《精神健康職場約章》訂立推廣主題嘉許達標的參與機構,以提升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亦提到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以牽涉專業的分層架構,由最前線處理一般情緒問題、到須跟進個案,以至較嚴重精神病患個案,清晰化各專業例如教職員、社工及醫護人員等,在每一層級個案所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定位和分工,令他們可以順暢地分工合作。

 

在加強對在職青年身心健康支援方面,我們進一步建議政府設立「精神健康醫療配對基金」,與私營企業共同資助有需要的青年及早就診和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並由青年服務機構試行相關計劃,確保基金順利運作。勞工及福利局應加強相關機構(例如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資源和配套,儘可能減低服務輪候時間並加密面談次數。在青年輪候服務期間,相關機構也應安排受專業培訓的輔導人員定期致電關注他們的情況,減低他們無助的感覺。就此,政府可鼓勵不同機構合作,共同聘用人手跟進個案。MWYO早前到訪澳洲,留意到澳洲青年精神健康服務機構headspace的做法值得參考。他們設立專責團隊,在青年初次求助時作出評估,並一直跟進他們的需要直至其他團隊接手該青年個案。此模式可以令青年儘早獲得支援並持續感到支持。

 

為加強支援兒童及青少年,行政長官建議延續及優化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並於明年第二季建立青少年情緒健康即時網上支援平台,我們喜見政策上對校園精神健康的支援。然而,校園欺凌問題雖一直備受關注並得到支援,可惜問題仍然存在。坊間有不少針對欺凌者與受害者的研究及討論,卻往往忽略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的角色。MWYO建議當局應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欺凌處理機制,給予旁觀者更多指引與支援,協助師生共同應對欺凌。同時,可在校內設立「朋輩支援小組」,挑選具領導能力的學生擔任調解的角色以及為受害者提供情緒輔導。此外,參考外國的例子設立「青年網絡安全專員」,加強學校、警方和社交媒體平台合作,包括跟進學校轉介的網絡欺凌個案,要求社交平台或互聯網服務商刪除及停止發布內容;與學校合作,向學生講解遇到網絡欺凌時可以如何幫助受害者;以及當網絡欺凌行為觸犯法律時,將案件轉交適當警方部門跟進。

 

在推動體育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在2025年內就興建可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和有劍擊訓練及比賽設備的體育館開展籌備工作,以及開展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改建計劃的工作,確保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發揮協同效應。在提升運動的精英化和盛事化的同時,也要提升運動設施的可達性以達到普及化的目標,我們建議當局在「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扮演更積極的協調角色,例如可考慮由康文署擔任學校課後時間的體育場地管理人,並由政府出支承擔場地維修的人力資源與費用,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同時可鼓勵學校先讓舊生使用,待檢討後再考慮延伸至公眾(例如以公司名義申請租用場地),增加學校參與的誘因。政府也可鼓勵和邀請與運動行業有關的公司,與學校合作提供體能活動。

 

就業及生涯規劃

《施政報告》提及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放寬資格至29歲或以下及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人士,並上調向企業發放就業津貼的上限至每月12,000元。MWYO樂見「計劃」放寬申請資格及上調就業津貼。然而,為了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參與「計劃」,政府可參考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研究人才庫」計劃,將「計劃」升級為「大灣區人才庫計劃」,改為按僱員的學歷與工作經驗調整政府補貼額度,例如碩士畢業生僱員為23,000元,即政府須津貼15,000元。MWYO相信此措施能夠令「計劃」更具吸引力,吸納更多優秀畢業生參加「計劃」。

 

《施政報告》表示將改革僱員再培訓局,即時措施包括從明年初開始不再設學歷上限,以全民培訓為目標、增加最少15,000個年度總學額、加強與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等合作,及加強職涯規劃和職業配對等服務。除了落實上述短期措施,僱員再培訓局會就如何掌握和預測未來技能需求、重新定位和建立品牌、調整架構和人手,以至修訂《僱員再培訓條例》等中長期工作,制訂細節和時間表,明年提出方案。為鼓勵青年報讀適合自己長遠發展的職專教育課程,我們建議:一)「持續進修基金」認證有利香港社會、個人職涯發展的修讀式碩士學位(Taught Master Degree),並資助半額學費;二)若青年以全職修讀職專課程,可獲每月5,000元的助學金;也建議參考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建造業議會的培訓計劃,由政府和業界共同承擔經費,按「先聘用、後培訓」的原則,每月發放最高10,000元的津貼。獲第一、二個建議資助青年需要留港工作至少兩年;三)當局建立「職專課程分數表」,提供一站式平台收集並發放各職專課程的入讀條件、學費、畢業後的收入等資訊,加強青年和家長的信心,提升職專課程的吸引力;四)當局參考僱員再培訓局,擴展「個人諮詢服務」,按非全職在職青年的需求,協助選擇課程(修讀式碩士學位/職專課程)或專業資格、轉換行業的資訊。

 

公民參與

《施政報告》宣布啟德社區隔離設施設立「青年驛站」旅舍和青年文化藝術交流空間等配置,在南昌社區中心設置「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並加強與青年人溝通,包括善用新應用程式「HKYouth+」及其他線上媒體。MWYO樂見社區建設上增加不少青年的空間,並善用數字平台與他們溝通,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我們建議數字政策辦公室(下稱數字辦)須支援各政府部門善用Youth.gov.hk網站和HKYouth+青年手機應用程式發放公共政策資訊和進行諮詢與交流,藉此提供一站式服務讓學生可取得有用資訊和放心地表達意見。數字辦亦應積極宣傳不同可靠的數字平台的特色和運作、透過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下稱社創基金)資助具備協作和溝通功能的數字平台創新項目,並聯同教育局提供資源和指引,讓學校教育學生了解可靠的數字平台及使用習慣。此外,亦可為學生提供更多透過數字世界參與社區共融數字項目的資訊,讓學生發揮創意與增加對社區項目的歸屬感,由學生提交能運用數字技術促進社區共融的計劃書予社創基金,而社創基金可特別預留部分資金供學生申請之用。

 

香港未來

香港的未來,有賴我們共建一舍共融的社會。行政長官表示政府明年起會加聘一間支援服務中心,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傳譯及翻譯服務,減輕言語不通的不便。教育局會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包括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和家長協助,包括籌辦課後中文學習班、增潤「網上中文自學資源」、組織跨校教師學習社群等,亦為非華語學生家長舉辦家長教育活動。

 

MWYO認為協助少數族裔青年建構肯定及正面的種族身份認同,關係到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在港的長期發展。為此我們建議當局:一)資助相關機構推行結伴實習計劃和伙伴計劃,安排少數族裔香港青年與華裔青年到同一間公司實習或參與社區活動,讓他們從職場和社區中探索種族身份,了解自我,擴闊其華人社交圈子;二)善用警務處的「寶石計劃」和「喜瑪拉雅計劃」,將支援政策和措施兼顧種族身份認同,亦可將兩個計劃的理念,擴展至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更多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在政府部門實習的機會;如表現理想者,更可招聘他們加入成為公務員,實現貢獻社會的理想;三)把參與「少數族裔社區大使」計劃的少數族裔香港青年組識起來,成立「少數族裔社區大使團體」。他們有服務社區的志向及經驗,各區的青年活動委員會應與這「少數族裔社區大使團體」多作交流,讓團體可透過委員會把少數族裔的意見融入當區的青年活動之中。委員會亦可從團體中物色有潛質的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加入成為委員,直接參與區內青年發展活動的工作;四)於博物館特設以少數族裔為主題的歷史及文化展館,讓他們於本地保存自己種族的文化,並推廣社會對本地多元種族的認識。我們能與少數族裔同行,才能反映香港的關愛和兼融。

 

MWYO青年辦公室營運總監容德敏表示:「青年是香港的未來與希望,更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對他們的支援十分重要,我們殷切期望當局落實《施政報告》中的相關政策以營造有利的環境,讓充滿抱負、勇於創新、識變求變的青年不斷求進和自我革新,靈活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