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活用創意振興地區經濟 2024盼各界與青年加強連繫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22期《青年備註》

 

  • 有任職社工的受訪者對區議員家訪的作用存疑,籲議員增辦活動吸引居民參與;有中六生坦言現屆區議員多來自親政府陣營,憂未能如實向政府反映居民訴求

 

  • 全港18區舉辦日夜都繽紛活動,部分受訪青年表示支持。有學生強調打卡(拍照)熱點應與該區特色相關;另有受訪者質疑打卡景點對於推動經濟的成效,認為無助遊人深入了解社區

 

  • 內地大型超市成港人「血拼」新戰場,但受訪青年均表示沒有興趣到訪。有受訪者擔心貨品的質素欠佳或產品與宣傳照不符;有修讀設計的大學生形容,在超市裏大額消費或能帶來暢快的感覺,但亦只是一剎那的快感,並不能持續

 

  • 政府近年積極在學界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和國民教育,有中學生表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只設「達標」與「不達標」兩級,很多同學不會專心聽課,老師亦大多只是照本宣科;有中四學生喜歡參與學校每年舉辦的內地交流團

 

  • 不少受訪者都期望自己2024年會比去年過得更好。有青年希望陸續落成和推行的基建及社福計劃能夠幫助有需要人士;有受訪者期望當局新一年能夠制訂更多改善精神健康的政策,減少學童自殺的悲劇發生

 

「繽紛」一詞成為近月香港社會的關鍵詞。黃大仙元宵燈會、深水埗激光格劍、林村發光寶牒等地區「盛事」數之不盡。新一屆區議員上任後,紛紛各出奇招於所屬地區設置地標及舉辦特色活動讓地區經濟活起來動起來。青年對這些措施有何看法,怎樣評價區議員的表現 ?青年如何總結他們的2023年,新一年又會否更勝舊年?MWYO青年辦公室於1月28日至2月24日期間以深度訪談形式訪問了20位青年,當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和在職人士,了解他們對這些社會熱話的想法,並記錄於今日出版的第22期《青年備註》內。

 

區議員家訪設指標 實際作用成疑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表示期望區議員能夠反映地區意見,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發揮好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為了更有效掌握市民需要,有區議會就要求議員定期家訪當區居民,並就收集意見的次數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PI)。

 

有任職社工的受訪者對家訪的作用存疑,擔心市民或者不太接受區議員進入其家中。她建議區議員應思考以其他方式接觸市民,例如可到訪區內公園與長者交流,或者於區內籌辦更多活動吸引市民參加。有中六生表示,在疫情期間當區區議員未能做好支援角色,因此對區議員的印象欠佳。另外,他擔心這一屆區議員大多來自親政府黨派,或許會更傾向迎合政府,未必真正做到下情上報。

 

各區設立「打卡」地標,期望能體現本土特色

為推動十八區地區經濟,區議員致力在每一區舉辦極具地區特色的活動,例如東區計劃在五月「譚公誕」期間舉辦「夜飛龍」表演,西貢區則計劃在五月舉行天后寶誕市集等,讓市民和遊客「區區可打卡」,部分青年對此表示支持。

 

有就讀英國語言及文學的學生較為關注環保,她期望各區能夠透過新的打卡點推廣相關元素,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城市。家住大埔區的她以新娘潭和八仙嶺等當區景點為例,認為區議會應在這類地方引入打卡元素,吸引更多市民關注香港的自然景致。

 

有就讀心理學的青年則強調打卡熱點應與該區相關,她舉例西貢區區議會計劃在將軍澳設置內地卡通人物「乖巧寶寶」塑像,但此角色與該區並不相關,亦非本地創作,因此市民或會對設立該塑像感到奇怪。另外,有青年就質疑設置打卡景點對於推動經濟的成效,難以令遊客逗留較長時間去更深入地了解該地方。

 

北上超市血拼熱潮,青年興趣不大

隨着本港與內地在去年二月全面通關,港人北上消費的人數持續上升,有內地大型超市更成為「血拼」熱點。有本港旅行社特意推出超市旅行團,安排團友到這些超市購物,表示參與人數「超乎想像」,而報名者以46至60歲以上客人為主。反觀,受訪青年一般對到内地大型超市購物興趣不大。有從事社工的青年擔心貨品的質素欠佳或產品與宣傳照不符。她反指在香港也能買到相同甚至質素更好的商品,價錢也不會相差太遠。有心理系學生身邊朋友會北上旅遊,但是受政治及語言因素影響不會考慮到内地旅遊。有修讀設計的大學生不喜歡旅行團這種自由度不足的出遊方式,他認為在超市裏大額消費或能帶來「爽」(暢快)的感覺,但只是一剎那的快感,並不能持續。

 

愛國教育在校園,同學盼從體驗中學習

政府近年積極在學界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和國民教育,不過根據教育局最新一份《視學周年報告》,不少學校在推行愛國教育時普遍側重知識層面,較少扣連學生生活。

 

有中五學生表示,雖然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文憑試必修科目,但因其只設「達標」與「不達標」兩級,很多同學也不會專心聽課,老師亦大多只是照本宣科,很少安排議論活動或深入講解。有中四學生就說,她所就讀的學校每年亦會舉辦內地交流團和考察團,自己也喜歡參與其中。她希望未來學校與內地學校的交流可以更加頻密,形式也可以擴展到線上交流。

 

新生代求職,求好「搵」還是好「穩」?

職場生態時移世易,近年越來越多新生代選擇擺脫傳統,覺得與其從事一份全職工作,倒不如奉行彈性就業模式。有全職工作的青年認為兩個工作模式的收入差不多,但從事多份兼職工作的人需要有一定的自律性,並配合財務規劃,才能夠確保收入穩定。有從事公營機構的受訪者指出部分非全職工作的新興職業(如YouTuber)或許能月入十萬,但對於大部分非全職的工作崗位,如果年輕人沒有相關專業技能,未必可以持續在該行業發展,並獲得穩定的收入。

 

我和香港的2023,給予個人的分數較香港高

2024年已經踏入第三個月,回顧2023年的自己,以10為滿分,青年又會給自己幾多分?有就讀哲學的學生給自己5分,他說去年上半年花了很多時間讀書,希望能夠繼續升讀研究生,然而在讀書的過程中卻發現這一學科不是很「貼地」(務實),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有從事保安的青年表示去年除了在工作方面滿意之餘,也有機會參加了很多義工活動,感覺生活充實,因此他會給自己滿分。

 

除了為自己評分,受訪青年也為2023年的香港評分,與自己的分數相比,他們給予2023年香港的分數相對較低。有大學生為去年的香港打3分,當中一部分是對香港的政治環境感到失望,但撇開政治,他認為政府在市民精神健康、工業安全等其他範疇的問題亦未能好好處理。有給予5分的受訪者坦言對現屆政府班底及其施政期望不大,他以最近垃圾徵費解說混亂的情況為例,批評本屆政府在執行政策時或未完全了解社會實際狀況,令人對其保障市民福祉的能力有疑問。

 

展望2024年自己及香港會更好

不少青年都展望自己2024年會比去年更好。有修讀英國語言及文學的大學生打算充分利用自己的身分,好好運用周遭的資源,透過參與各類只限學生參與的活動發掘和增值自己。至於香港整體方面,有為去年評上3分的青年期望今年的香港能夠進步到7分。他希望陸續落成和推行的基建及社福計劃能夠幫助有需要人士,當中他特別期待啟德體育園的啟用,希望園區能夠彌補香港缺乏大型綜合體育場地的短板,並能成為新的地標。有中學生認為香港為了搞活經濟,該做的也做了,幾乎「到頂」,再採取更多措施也難有新鮮想法出現。她覺得唯一出路是由政府牽頭促進藝術文化方面的發展,鼓勵新穎創作和舉辦更多展覽,吸引遊客訪港。此外,有大學生提到學童自殺個案增加,故期望當局新一年能夠在精神健康方面加強有效政策,減少更多悲劇出現。

 

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去年政府致力舉辦多項活動推動經濟,希望帶領社會邁向復常。惟除了經濟以外,本港不少核心問題仍未解決。然而,政府要與青年重新建立互信,區議員或是一道重要的橋樑。區議員或須透過各種渠道積極與青年接觸,以行動爭取年輕人的信任。值得欣喜的是,展望2024年,不少受訪青年均有信心個人和香港可以比往年更好,並期待社會各界群策群力,讓香港再綻光彩。」

 

《青年備註》第22期網上版:

https://bit.ly/MWYO_Mar24_YouthBeigeE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