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穩步走向復常之路 MWYO青年辦公室回應《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相關政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天發表本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 (下稱:《預算案》),勾勒出復常後本港發展新方向。政府於去年底公布了首個版本的《青年發展藍圖》(下稱:《藍圖》),突顯當局對青年工作的重視及承擔。過去幾年受到疫情衝擊,香港經濟遭到重創,青年失業情況不容忽視。隨着疫情減退和社會復常,政府亦在新一份《預算案》中表示會逐步落實《藍圖》中的措施。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 MWYO)對此表示支持。

 

繼早前呈交《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意見書,現針對今日公布的青年相關政策,MWYO作出以下回應:

 

教育方面

政府一向重視教育科技的發展,致力培養青年的創科興趣及數碼技能。因此在《預算案》中表示會增撥三億,在未來三個學年,繼續向每所公帑資助的中學提供最多一百萬元的資助,以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

 

其實,除了資助學生的課外活動外,亦可在教學上善用科技。香港教育城一直主要以eREAP計劃從海外引入教育科技資源。然而,部分學校在參與計劃後退出,認為資源未能切合所需。另外,2020年MWYO與數碼港和科學園的代表進行訪問,發現單是在兩個園區的教育科技企業已有150間,但教育科技的銷售流程和概念認證期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

 

可見,不論是海外或本地的技術,均未能適切和持續為本地學校提供具質素的教育科技產品,影響校內教育科技的質素。故此,我們建議政府牽頭發展本地教育科技市場,以5,000萬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帶動特定教育科技範疇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職業專才教育可為不同志向和能力的青年提供多元的學習途徑。《預算案》中表示由2023/24學年起,職業訓練局會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讓中學生及早接觸職專教育,同時亦會恆常化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取代現有的毅進文憑課程。MWYO認為,政府可考慮支援一些自資院校在開設新的副學位課程時兼顧大灣區和香港市場需求,以職業導向為主,例如機械設計、產品開發、文化保育等,惠及本地學生之餘,也可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就讀。

 

文化藝術方面

為進一步推動文化藝術發展,《預算案》中提到政府將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同時,香港將會成為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呈現區內優質的文化演藝項目。加上政府會與各界合作,推廣「城市運動」,吸引更多青年參與。MWYO欣悉政府對文化體育及藝術的重視,我們亦建議可推出「文青通」,資助青年觀賞當地的傳統和流行文化藝術作品,如影視、音樂、戲劇、舞蹈、體育等,以及購買表演場地和博物館的通行証;以及資助舉辦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各城市的活動(如單車、馬拉松及渡海泳等),青年能從運動員及義工身份參與活動。

 

就業方面

青年由校園走進職場,意味着進入新的人生階段。《預算案》表示會推出「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為本地及大灣區的專上學生提供資助,取得跨境實習工作經驗,MWYO樂見推出此項措施。近年,不少青年希望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我們亦建議政府可以加強大灣區就業平台資訊和支援,包括邀請過來人分享當地的就業和生活資訊,更應積極評估青年大灣區就業相關計劃的成效。此外,政府應聯同學校、非政府組織及企業,提供多元、優質的實習機會給予不同學歷背景的青年,幫助他們累積經驗,做好就業的準備。

 

事實上,實習經驗對青年來說是很重要的。職場中僱主多以學業成績為招聘初步篩選準則,成績一般、學歷不高和缺乏工作經驗的剛畢業青年或會失去機會。如青年能早點透過實習了解行業和職場文化、累積工作經驗、提升職場軟技能,有望能增加個人競爭力。

 

MWYO建議政府可把「專上學生暑期實習計劃」延伸至合資格中學生及剛中六畢業學生群組,設立恆常的「中學生暑期實習計劃」,每年在各政策局或部門物色約1,000個適合中學生的實習崗位,鼓勵他們申請,協助他們累積工作經驗和進行生涯規劃。

同時,可為中小企成立實習資助基金,資助1,000位學生參與最少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計劃,政府按每名實習生(對象主要是中六學生)補貼最低工資,以減低公司的薪金成本;以及成立中學實習諮詢及支援辦事處,專責於市場及中學執行實習的相關工作,為公司、中學及其他籌備團體提供更多支援。而參與青年一方面更了解職場情況及提升職業軟技能,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生涯規劃和未來發展。

 

青年的興趣廣泛,文藝創意產業以外,也有他們感興趣及具潛力的產業。MWYO早前發布的《香港青年發展藍圖》亦建議,針對本港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政府應制訂「香港新興產業振興藍圖」,並研究未來工作趨勢,以掌握勞動市場未來動向。此藍圖應由政府中較高層次的架構主導研究工作,並對行政長官提出建議,而政府應該撥款資助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配套和資源。當中不應只局限於香港市場,必須把大灣區以至國家發展大局放入考慮當中。具體內容包括:選定和審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和挑戰、在促進協同效應的前提下為這些產業訂下發展方向和目標,以及制訂執行策略和人才培訓政策等。

 

 

社會共融方面

《預算案》稱加強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把握在「黃金期」儘早介入,對他們的康復和成長大有幫助,我們深表同意。然而,少數族裔香港青年也是值得關注的一群。MWYO早前的研究發現,部分社經地位較低的少數族裔香港青年(下稱弱勢少數族裔香港青年)自小要面對融入華裔圈子的障礙,很少接觸華裔社群,即使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有專為少數族裔香港人士而設的公共支援服務,他們未必會主動使用,甚至乎不知道有甚麼服務提供。此外,部分弱勢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就讀以少數族裔為主的學校、中文溝通能力有困難,以及性格較內向,均會欠缺動機和資源去為自己創造機會,影響其融入主流社會的信心。部分受訪青年更向我們表達為香港和社會作出貢獻的意欲。

 

政府應資助非政府組織和學校推動本地伙伴計劃,讓與弱勢少數族裔學生同齡或稍大的華裔學生,成為少數族裔香港青年的伙伴,陪伴他們參與不同活動,協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和擴闊華裔朋友的圈子,加強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的信心。政府亦可從兩方面強化針對少數族裔青年的「寶石計劃」及「喜瑪拉雅計劃」:其一,警務處可從現時油尖及元朗警區擴展至其他警區;其二,各紀律部隊及其他政府部門可仿效推出更多類似計劃,吸引有志者加入。此舉可增加弱勢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加入公務員行列的渠道,讓他們更了解華人為主的職場文化之外,更可達成貢獻香港的抱負。

 

身心健康方面

青年在成長過程均面對不同憂慮,其中激烈的學習和工作競爭環境,導致青年承受多重壓力,身心健康面臨嚴峻挑戰。

 

有見《預算案》中暫未有特別關注青年身心健康的措施,MWYO建議設立「青年精神健康醫療配對基金」(也可包括在「關愛基金」下運作),作為先導試驗計劃,與私營企業共同資助2,000名青年接受私營精神科醫療服務,並由青年服務機構(或扶貧委員會下設的基金專責小組)營運相關計劃,以結合民間和商界力量,協助有需要的青年尋求私營精神科醫療服務,讓他們及早得以治療。當中考慮因素包括與私營企業的資金配對比例,以確保基金能順利運作。

 

我們期望政策讓受惠青年能更早接受私營精神科醫療服務,令他們的精神健康情況改善,更重要的是令青年於公營精神科服務需求和輪候時間減少。

 

為了普及社區運動,政府應增撥資源擴充「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鼓勵更多學校參與提供場地,同時擴大受惠對象,最初可先讓學校舊生使用,待檢討後再考慮延伸至公眾。要有效擴展上述計劃,當局還需了解不願參與的學校之顧慮。這方面政府應扮演更積極的協調角色,例如可考慮由康文署擔任學校課後時間的體育場地管理人,由政府承擔學校相關的行政開支,包括聘請人手的支出、協助購買保險、制訂場地使用守則等。

 

總結

MWYO青年辦公室營運總監葉維昌表示:「經歷三年疫情打擊,香港經濟迎來復蘇勢頭,只要向準目標、做好準備和部署,就必定能乘風而上。青年是香港的未來,MWYO欣喜政府重視青年發展、回應青年所需。最後,我們寄語當局今後能繼續與不同的青年工作持份者一起肩並肩,並為青年提供有利環境,讓他們看到曙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