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青年不望機遇從天而降 但也絕不「躺平」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十三期《青年備註》
-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香港度過了成功的25年,但也有擔心這趨勢能否持續
-
青年指向上流不只是增加收入,還能追逐興趣
-
中學生認為對青年支援不應止步校園,建議當局增加持續進修基金資助和減少課程限制
-
青年大多認為面對疫情時不用過分緊張,若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擔心引起社會不滿
香港,2022年7月15日:第六屆特區政府於剛過去的7月1日在國家主席的見證下正式上任,不少人都對新的管治班子寄予厚望,希望這些官員能夠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青年也不例外。除了新一屆政府能為社會帶來甚麼樣的改變,疫情、環球經濟動盪等亦是年輕人近日非常關心的議題。MWYO青年辦公室於5月24至6月18日期間特意向19位青年進行深度訪談,當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和在職人士,了解他們對這些社會熱話的想法,並記錄於今天(7月15日)出版的第十三期《青年備註》內。
向上流不單是收入增加
隨着新一屆政府上任,不少受訪者都期望新的管治班子能在未來五年為青年帶來更多機遇。而新任特首的參選政綱中,最令青年關注的莫過於「創造青年上流機遇」這一政策重點。說起向上流,相信不少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升職、加薪、置業等關鍵詞。然而,對青年來說,向上流除了是經濟上變得更為富裕,還能追逐自己的興趣盡展所長。正如一位中學生指出,現時年輕人的就業選擇遠較以往廣闊,除了在辦公室裏工作外,音樂、藝術等亦是可選擇的發展方向。另一位受訪者則認為學校有責任推薦學生參加各類型的青年活動,讓他們在擴闊眼界的同時亦能找到自己的愛好和長處,能夠儘早開始規劃人生。不過,亦有中學生認為支援並不應止步於校園,當局可透過增加持續進修基金資助和減少課程限制,讓在職青年可以繼續增值自己。另有一受訪者建議當局透過創業基金鼓勵青年建立屬於自己的網店或網絡媒體。
回歸25載,青年論改變
7月1日除了是新政府上任的日子外,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也象徵着「一國兩制」正式進入下半場。在過去四分一個世紀裏,不少受訪青年均認為香港有長足進步。有中學生表示回歸以來經濟穩步發展,一般市民的生活水平有明顯改善。一位00後受訪者感覺回歸後社會越來越能接受自由工作等不同的生活模式,讓年輕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去決定自己的未來。有青年則指出97年後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增加了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也讓香港青年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儘管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香港度過了成功的25年,但也有青年擔心這趨勢能否持續下去。一位大學生表示近年社會越發撕裂,令大家心中普遍瀰漫着負面情緒。另一位受訪青年亦有類似的觀點,並認為港人的自由正在不斷減少,因此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感到悲觀。
不希望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比起未來,青年更關心現在;香港現時仍受新冠肺炎影響,而本港疫情自6月初起再度升溫,然而至今政府仍未宣布收緊防疫措施。事實上,不少年輕人對嚴厲防疫政策的接受程度亦明顯有所下降。有受訪者承認經過第五波疫情後,市民已不太能忍受各種大量減少人流的社交距離措施(如禁晚市堂食、關閉娛樂場所),因此若政府再度收緊防疫措施,他擔心會引起社會的不滿。一位青年則引述專家指出香港或已達至群體免疫,所以當局甚至有空間可考慮進一步放寬口罩令等措施。
儘管青年大多認為面對疫情時不用過分緊張,但他們亦強調這不代表完全「躺平」。一位學生便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汲取第五波疫情的教訓,制訂完善的疫情應對計劃,確保下一波疫情來臨時醫療系統能夠應付。
縮短隔離增外遊意欲,仍有顧慮
疫情困擾我們多時,政府於6月更新入境檢疫政策將所有已完成疫苗接種抵港人士的強制隔離日數由14天大減至7天,不少受訪者均對此表示歡迎。有中學生坦言,這改變增加了他外遊的興趣,甚至開始計劃或在8月到外國遊玩。此外,國外不少地區近日相繼放寬防疫措施,一位受訪者認為這將有助勾起港人到外地旅遊的意欲。
不過,也有在職青年直言一般私人企業員工每年只有十多天的假期,7天的入境檢疫期依然是太久,因此暫時不會考慮到國外旅遊。一位大學生則擔心外遊時會因為香港政府修改入境政策而被迫滯留當地,加上現時檢疫隔離的費用動輒過萬,所以暫時並不打算離港旅遊。
嚮往海外升學 但暫不考慮
除了喜歡外遊外,亦有不少青年有興趣到海外升學。早前有媒體報道,2021年中六生的非本地升學比例為14.3%,較以往的8%至10%為高,受訪者對此並不意外,甚至表示若有機會,自己也希望能夠到英國、加拿大和台灣等地讀書。一位大學生的一些朋友為了逃避近年香港壓抑的社會氣氛而選擇到外地讀書,並希望畢業後能夠取得居留權,從此在當地定居。拋開社會因素,國外相對自由的教育風氣確實令不少青年心生嚮往。
縱使大部分受訪學生都覺得海外留學有吸引力,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表示暫時沒有到外地讀書的打算。一位中學生的父母認為海外學歷對他日後找工作會有幫助,但他沒有家人在身邊會缺乏安全感,也擔心當地的種族歧視問題,因此傾向在本地升學。另一位受訪者則害怕在外地生活會有文化差異和溝通困難,所以沒有到國外留學的計劃。
經濟前景不明朗 青年投資態度趨謹慎
受疫情和戰爭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和資產市場近月出現動盪,多地股市相繼進入熊市。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受訪青年也表示在投資時變得更謹慎甚至保守。一位大學生在受訪前幾星期便開始減少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轉而增加自己的現金儲備。另一位受訪者則偏好投資與民生相關的股份,認為這類企業在市場動盪時相對穩妥。在股票以外,亦有青年選擇購買政府債券和儲蓄保險等低風險產品賺取利息收入。可是,也並非所有青年對市場感到悲觀,一位大學生便直言在股市下跌時他的投資策略反而更加進取,希望從其他人的恐慌中獲利。
未來靠自己
近年香港經歷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隨着新一屆政府上場,不少人都希望新的管治班子能夠拋開過去幾年的包袱,帶領香港重新出發。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卻表示,「這次訪談中的受訪青年未見被這股樂觀情緒感染,儘管他們對新施政有期望,但不少受訪者也不認為青年政策在短期內會是政府的重點關注項目。因此,比起等待有關部門推出新措施為年輕人帶來新機遇,他們似乎更傾向透過自身努力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未來。對於將來,年輕人大多抱着務實的心態,不期望機遇會從天而降,也不輕言『躺平』,而是堅定地在選擇的道路上慢慢前進,深信努力終有回報。」
《青年備註》網上版:https://bit.ly/MWYO_YouthBe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