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僱主、青年正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一階段報告

 

• 逾六成半接受問卷調查的僱主及僱員認為「計劃」能達成當初參與期望

 

• 一半接受訪談的企業指「計劃」招聘條件限制人才選擇,薪金水平亦較難吸引到合適求職者

 

• 建議延續「計劃」兩年,但須優化並作三年的成效評估

 

• 建議為「計劃」訂定更明確的政策目標和定位,例如升級為「大灣區就業人才計劃」,提高補貼額,吸引更多具質素的青年參加、津貼應只適用於香港永久性居民,針對性地讓香港青年了解大灣區、擴大至五年內畢業的香港青年申請,讓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青年參與

 

香港,2022年1月20日: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公司聘請本地大學或大專院校畢業生派駐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為探討「計劃」成效,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採用追蹤性研究方法,分四個階段以網上問卷形式及深入訪談收集數據,第一階段先了解僱主及僱員在「計劃」初期的想法、期望及困難,並於今天(2022年1月20日)發表第一階段報告。

 

是次研究MWYO透過與香港總商會合作,將僱主問卷發放給會員(是有參與「計劃」的公司負責人),並由他們將僱員問卷發放給在「計劃」下招聘的僱員。我們收集到20位僱主及140位僱員回覆,估計分別佔「計劃」總參加數目約16%及13%。此外,我們與10位公司負責人進行深入訪談,以達到更全面客觀的分析,從而向政府提供持續優化「計劃」的建議。

 

近八成僱主及僱員認為「計劃」有幫助

 

根據首階段結果,逾八成僱主(82%)認為「計劃」能幫助他們了解受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而逾七成半青年(77%)覺得他們適合在現職公司作長遠發展,並且不但對事業發展(93%)和專業發展(78%)有幫助,亦有助於事業以外的人生發展(81%)。

 

逾六成半僱主及僱員認為「計劃」能達成期望

 

較多受訪僱主(70%)和僱員(66%)表示「計劃」能達成他們大部分或全部期望。受訪僱主的期望主要可分為配合香港和中央政府政策(支持香港青年發展:60%;支持國家的大灣區發展政策:55%),及協助公司業務和人力資源的發展(協助公司長遠的人力資源發展:60%;協助拓展大灣區業務:55%;更了解香港青年僱員能如何配合公司的工作和發展需要:45%)。絕大多數接受深入訪談的僱主表示期望響應政府政策及配合公司發展需要,有少數為了盡社會責任和抱着試驗的心態,並期望香港青年可更多認識大灣區。八成半(85%)受訪僱員期望參與「計劃」能幫助事業發展,及逾七成(72%)期望吸收更多工作經驗。

 

人力資源和行政困難大

 

大部分受訪僱主在參與「計劃」時,主要遇到人力資源和行政上的困難。在八間成功錄取的受訪公司中,大多數公司負責人表示對於「計劃」下員工的稅務安排感到混亂和無所適從。

 

招聘條件限制人才選擇

 

受訪的十間公司負責人有一半認為「計劃」的招聘條件限制人才選擇(他們均收到約三分之二的申請表是不符合「計劃」的申請資格,例如不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的香港居民、不是2019至2021年畢業等)。另有少數負責人表示適合的專業人才供應不足,或因專才在港也容易獲得較佳的薪酬待遇,而「計劃」的薪金水平吸引力有限。大多數負責人曾經歷青年拒絕聘書、面試或辭職,原因是擔心疫情、私人理由或有其他更好職位等。

 

十項政策建議助優化計劃

 

雖然「計劃」對僱主及青年是雙贏局面,但在最初階段(由設計、推廣及接受申請、篩選、取錄至初入職安排)出現不少問題,可能因為「計劃」首次推出,仍有改善空間。在分析研究結果及參考受訪公司負責人意見後,我們提出現階段可行的十項政策建議,以訂定更明確的政策目標和定位(可參閱附件),包括:

 

建議一

在《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延續「計劃」兩年,並作三年成效評估,及後可將「計劃」再優化和恆常化或終止推行。

 

建議二

可升級為「大灣區就業人才計劃」,提高補貼額,吸引更多具質素的青年參加。

 

建議三

「計劃」應只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而非所有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的香港居民,例如不應包括在香港各大學畢業的內地留學生,因他們大部分對大灣區已有深厚認識,或並不打算長期留港工作。

 

建議四

應限制在內地大學畢業的香港青年佔整個計劃的比例,例如在20%以內。

 

建議五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香港青年可能更適合或有興趣參與「計劃」,建議由現時三年內畢業的學士學位或以上的申請資格,擴大至五年內畢業的香港青年;並建議僱主對擁有較多相關工作經驗的申請者支付更高工資。

 

建議六

應檢討配額職位的分配;現在創科職位是有特別安排和配額(2,000個名額中安排700個),變相減少了分配給其他職位的餘額就減少了,是否也應安排配額給其他職位(例如修讀自然科學及人文學科的畢業生在大灣區是否有更好的發展機遇,而獲安排配額)?

 

建議七

可擴大津貼僱主的範圍,建議政府可考慮放寬與內地有聯營方式合作的香港企業參加,而非只限在香港及大灣區均有業務的企業,因這些公司可提供寶貴的大灣區工作經驗給香港青年。

 

建議八

應提供更多資訊及運用有效的宣傳渠道;在「計劃」網頁增加常見問題(FAQ)以解答僱主及青年的問題,並可透過舉辦大學講座及工作坊、成立「工作專案小組」讓僱主及僱員交流、與較多青年關注的媒體和網站合辦宣傳活動與廣告,助僱主及青年作最佳安排及部署。

 

建議九

應提升申請及發放補貼效率;善用電子化功能,透過網上表格遞交申請,並運用程式先篩選合申請資格的表格,亦可以電子形式申請發放補貼和資助,減少僱主頻密的行政工作。

 

建議十

應定期和長期評估「計劃」的效能,作為改善「計劃」或推出更多類似政策的實證基礎。這持續評估應具追蹤性,包括僱員完成「計劃」後的事業發展,及僱主就人事管理的調整。

 

MWYO青年辦公室特別顧問羅祥國博士表示,「『計劃』首次推出,有不少細節須調整和改良,包括設計、推廣及接受申請、篩選、取錄至初入職安排。我們在此階段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增加『計劃』對各方的可行性和貢獻,使效益最大化。我們期待在『計劃』中期至最後階段的研究完成後,對『計劃』的整體情況有更完整的理解,並提出更多較全面的建議。」MWYO希望在下一階段(「計劃」中期)進一步了解僱員的發展及轉變,以更準確地評價「計劃」的成效。

 

 

報告網上版:https://mwyo.org/tc/7fGX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