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從新加坡學習處理疫情下青年就業難題

撰寫 : 陳朗軒

踏入2021年,市民當然希望經濟復甦,人人有工開。統計處日前公布,整體失業率由去年8月至10月的6.4%微跌至9月至11月的6.3%,而20至29歲失業率更由12.0%跌至10.9%。表面上數字開始下跌,但預計下次公布的最新失業率,無可避免有兩大因素令其回升:一是「保就業計劃」結束,二是第四波疫情的爆發。縱然面對疫情帶來的重重限制,政府應對青年失業率飆升問題責無旁貸,一方面幫助青年尋找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在就業市場冷淡之際,提升競爭力。

 

同樣面對疫情打擊,新加坡的青年失業率的上升比香港來得輕微。在疫情爆發前兩年,香港的20至29歲失業率,以及新加坡的30歲以下居民失業率相若,徘徊在5%至7%之間。可是,由2020年首季開始,疫情爆發以後,香港20至29歲失業率整體失業率均有急升,而新加坡的數字一直只有微升的跡象。

 

圖一:2018年至2020年新加坡和香港的青年失業數據2018年至2020年新加坡和香港的青年失業數據

 

當然,這並不代表新加坡失業情況未有受疫情影響。據海峽時報報道,當地去年1月至9月的就業人數比前年同期下跌約16萬人,當中近14萬屬非本地居民,即外地勞工。因此,失業率微升的情況只適用於本地居民。外地勞工多集中於低技術的服務性行業,而這類職位在疫情下已大量減少,但並不影響新加坡本地居民的就業。至於香港統計處計算失業率時,並無區分本地居民和外地勞工。但以2018年為例,撇除外傭全港共約7萬名外地勞工,佔總勞動人口1.7%,故他們對失業率影響不大。

 

新加坡的青年失業率沒有隨着疫情攀升,可歸功於政府的有效行動。針對控制本地居民在疫情下失業情況的政策,本文將比較香港和新加坡兩地做法,以檢視香港應在新一年如何部署青年就業政策,包括當地類似「保就業計劃」的工資補貼,以及創造職位和實習機會的措施。
 

星版保就業計劃按行業定資助額

 

就工資補貼的政策而言,新加坡早前推出「Jobs Support Scheme」,資助大部分僱主支付一部分薪金,金額按當地強積金僱主供款紀錄而訂定。換言之,僱主只可為現職員工申請資助,被裁員工和被安排放無薪假的員工被剔除。同時,工資資助比率按行業需要而定,例如航空業和旅遊相關行業可獲75%工資資助,而其他行業只有25%至50%資助。新加坡政府早於去年8月宣布將計劃資助期,由原本8月的期限延至2021年3月,以應對經濟持續收縮的情況。

 

相比之下,香港「保就業計劃」最後一期資助已於去年11月完結。基於財政赤字處於歷史新高的原故,政府亦明言不會將資助期延續至2021年。可是,本港疫情第四波短期內仍然沒有減退的跡象,限聚令持續收緊,經濟復甦短期內難以實現,令僱主裁員壓力持續。在缺乏「保就業計劃」的保障下,僱主將逼不得已裁員,大規模縮減開支,而在過去多月受失業情況困擾的年輕就業人口面對的危機更大。

 

政府可考慮參考新加坡做法,在延續「保就業計劃」的前提下,提高或維持現時較受疫情影響行業的資助比率(特別是聘請較多青年的住宿、飲食及零售業),同時降低受影響較少行業的資助比率(例如金融業、物業管理、超市零售業等),既可減少政府的財政壓力,亦可針對受疫情打擊的行業給予工資補貼,保障員工工作穩定。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的確是針對特定行業提供資助,但與「保就業計劃」不同的是,受惠僱主沒有責任將資助金額用作支薪用途,故未必令所有僱員得到援助。
 

為青年創造大量穩定長期職位

 

新加坡人力部為應對失業率上升,去年初推出「SGUnited Jobs Initiative」計劃,目標為創造超過四萬個職位,時至7月,有超過1.2萬人在計劃下找到工作。當中涉及的職位,有四分之三為長期職位,而有最多職位的行業包括資訊科技、醫護和專業服務等。

 

但是,香港勞福局在去年初宣布在公私營機構只創造三萬個職位,而在11月中,已創造超過二萬個,當中約一萬個特別適合年輕人和應屆畢業生申請。再者,這三萬個職位皆是短期職位,意味着這些職位的合約將於今年年中陸續完結,而如果疫情持續,這些年輕僱員依然面對就業困難。當然,如果短期職位涉及的工作與該年輕僱員的專業相關,日後經濟好轉時覓得相關工作的機會自然提高,但這仍要視乎短期工作是否包括培訓的元素。
 

資助企業創造實習機會

 

說到提升技能和培訓,參與實習也是幫助畢業生增加在職場競爭力的可行途徑。新加坡的「SGUnited Traineeships Programme」為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創造二萬個實習機會。此計劃旨在鼓勵僱主以實習和培訓方式吸納年輕人才,當中揀選有潛質的實習生,在經濟好轉時聘為全職員工;同時讓應屆畢業生透過實習,累積相關行業的知識和經驗,長遠增強就業能力,將來尋找全職工作時更有競爭力。為確保實習生參與實習期間有充實的學習機會,參與的公司或機構必須向政府清楚說明實習崗位的工作和學習目標。同時,政府資助大部分給予實習生的酬金,免除企業在培訓和薪金上的經濟負擔。此計劃對在疫情下難以找到穩定工作的青年極有幫助,因為在沒有迫切財政需要的前提下,失業青年無需急於尋找與自己專長無關的短期工作或兼職,反而可參與實習和培訓以長遠提升競爭力。

 

香港疫情短期內持續,而就業市場難以在短時間內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職位空缺依然有限。故此,政府應積極考慮類似措施,資助企業開設短期實習職位,並鼓勵年輕人和應屆畢業生參與,讓企業在無需大幅增加人力資源開支下,仍可吸納年輕人才,待疫情結束後考慮聘請。其他關注年輕人發展的持份者,包括青年團體、社福機構,以至家族慈善基金,也可協力推動這些項目,助青年渡過就業困境。

 

針對青年就業的問題,除了直接提供經濟援助外,政府務必推出更有利青年長遠發展的政策,而資助企業開設實習職位,正正是回應此需要。如果失業青年在經濟不明朗的2021年暫停找工作或做一些與專長無關的短期工作,待經濟好轉後與下年度的畢業生競爭,沒有明顯優勢。反之,如果把握機會提升職場技能,就可在未能找到全職工作的情況下,仍可增強競爭力。
 

 

2021年1月8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