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香港青年真的在躺平嗎?

撰寫 : 陳宇謙

關鍵字 > 香港未來躺平

一年伊始,大自然的景象和事物復甦過來,不再「躺平」。去年坊間出現不少關於「躺平」的討論,擔心這股風氣影響社會發展。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也在網誌中表示憂慮,認為「這種消極的人生心態,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不過,香港青年真的在「躺平」嗎?

 

儘管成為熱話,社會上對此概念還沒有清晰定義。在不少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中,這兩字泛指一種面對社會壓力時消極應對的態度。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在發布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時便詮釋為「年輕人的一種解壓和調整方式,是改變不了環境便改變心態的自我解脫」。在缺乏明確定義的前提下,坊間對於甚麼行為被納入此中更是眾說紛紜:不找工作、不求升職不願意加班不想結婚生子⋯⋯似乎所有社會對年輕人的批判都被歸咎於「躺平」。

 

然而數據並沒有反映香港青年不願意工作或加班。2021年第三季15至19歲和20至24歲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分別為9.9%和59.5%,較去年同期上升1.6和1.3個百分點。這代表過去一年間兩個年齡組別不僅沒有出現大量人口離開勞動市場的情況,反而有更多的青年投入工作。此外,2020年5月至6月15至24歲全職僱員的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4.4小時,不但略高於所有全職僱員的44.3小時,更是所有年齡組別中第二高(僅次於55歲或以上群組的48小時)。由此可見,年輕人沒有不願意長時間工作和加班,其對工作的「熱情」甚至高於中年人士。

 

但在結婚生子上,年輕人似乎比較消極。2020年有43,000名嬰兒出生和27,900對情侶結婚,均是回歸以來的新低。而兩組數字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跌18.6%和37%,亦是近年來最大按年跌幅。這或許反映了在樓價高企、社會競爭激烈等情況下,青年組織家庭的興趣下降。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香港人不願意結婚生子並非新鮮事。自2014年起本港的出生和結婚數目便開始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而疫情下不少青年選擇推遲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有可能導致兩組數字持續下跌。

 

總體而言,「躺平」在社會上引發的討論與真正選擇這生活態度的人數看來不成正比。媒體對這話題的熱切討論讓人覺得這些青年無處不在,但翻查幾項數據,我們都找不到有大量香港青年「躺平」的跡象。事實上,即使其「發源地」內地,為數也不多。根據2021年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內地僅有約5%的90後青年認為自己「已經徹底躺平」,絕大部分只是介乎於「偶爾躺平」或「羨慕躺平的人」的狀態

 

少數人在壓力下感到氣餒,希望暫時改變心境應對,這不但無傷大雅,甚至可能是值得鼓勵。正如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在詮釋「躺平」時指出,「短暫『躺平』是為了積聚能量,更多的重新出發」。話雖如此,對於一些嚴重「躺平」的青年,例如極度隱蔽或雙失已久的,各界必須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問題,繼而提供適切的支援。

 

 

2022年1月6日原文刊於《信報》

相關項目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