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N, 2024
「蹼」向世界的方程式 傳承與未來
2024年屬於雙數年,世界各地有很多大型的盛事隆重登場,包括夏季的巴黎奧運會及歐洲足球錦標賽,為整個體育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亦稱為體育年。除了傳統的運動項目之外,近年世界各地也開始討論新興運動,到底新興運動跟傳統運動有甚麼分別呢?
追求速度感的水底方程式
「蹼泳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特別是速度感很吸引我,穿上蛙鞋之後在水中游一秒就大約去到三米的距離,所以別人會稱為『水底方程式』。」前香港蹼泳代表隊成員藍汶軒(藍sir)曾經是多項香港紀錄的保持者,現時是港專學院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高級文憑課程主任,亦是一名蹼泳教練。他二十歲開始接觸蹼泳,全因當時的游泳隊友於日本習訓後回流香港的邀請,讓他展開蹼泳之旅。蹼泳是新興運動的一種,它的原理是利用呼吸管及腳蹼,利用腰腹擺動前進,模仿海豚式的泳術,兼具速度和刺激感。
蹼泳有不同的泳式,當然由藍sir講解最適合。「蹼泳有雙蹼,即是穿上一雙蛙鞋游自由式的動態;第二個泳式是水面單蹼,就是要戴着呼吸管,全程都在水面游豚泳,靠身體的搖擺模擬海豚游泳;第三個泳式是50米屏氣潛泳,不同的是這次全程在水底游,意思即是一口氣要潛到50米的距離,也是豚泳的一種;最後一個泳式都是在水底發生,我們需要利用氧氣筒及單蹼去游,這個項目叫做器泳,全程都在水底完成dolphin kicking(豚泳)。」
戴上器具用肌肉支撐豚泳
藍sir 表示,蹼泳的難處是因為穿上了器具後,發力的動作和模式跟游泳不同。如果用普通游泳的方式去游蹼泳,很容易會令軟組織受傷。拍攝的時候,藍sir示範穿上蛙鞋,記者好奇為何要塗上護髮素。「因為蛙鞋比較小,塗上護髮素或梘液就會更容易穿上。我這雙蛙鞋不算重,他們(其他隊員)的比較重。這雙是用玻璃纖維製造,相對比碳纖維好,但蛙鞋的開口位其實好緊,因為如果有虛位就會很容易弄傷腳踝,所以我們要用護髮素或梘液幫助才可以穿上。」穿上重達三公斤的蛙鞋,需要利用核心肌肉支撐身體,還有配備一枝特別的吸管。「因為豚泳不會上來呼吸,因此要戴着這支吸管去呼吸。」
女飛魚與蹼泳結緣
即使蹼泳並未普及,但是也有不少年輕人出於好奇心開始接觸這項運動。「我覺得蹼泳跟普通游泳很不一樣,因為游泳不需要帶器材,蹼泳因為要戴呼吸管及穿着蛙鞋,體能會消耗得比較多。」麥可欣現就讀於港專學院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二年級,從小就對體育感興趣,六歲開始游泳,由2022年接受蹼泳訓練的短短三年間參加過不少比賽,創下多項蹼泳香港紀錄,她表示,最難忘的是去年暑假代表香港到中國內地參加全國賽,那是可欣第一次打破個人紀錄。至於她的往績如何?可欣靦腆地表示:「(曾經)打破過200米、400米、800米及1500米的香港女子單蹼紀錄。」
能夠成為紀錄保持者,長時間付出的練習一定不能少。「我通常每個星期要訓練四至五日,每次可能兩個小時。我們通常會穿雙蹼訓練,因為穿單蹼的負荷比較大,會容易受傷。我覺得(蹼泳)最難是要用核心的肌肉,然後腹肌要比較強,在家要經常操練腹肌,例如做sit up(仰卧起坐),hold 住重心。(訓練辛不辛苦?)我覺得還好。」
可欣平日除了進行蹼泳訓練之外,還需要跑步及打球。作為一個運動員,報讀運動學士課程,其實希望達到甚麼目標?「就讀課程之後,我發現(導師)跟業界有很多的聯繫,希望可以幫到將來的發展。」她希望可以代表香港出賽突破自己的成績,與各地高水平的運動員拉近距離。
運動員的必備條件:勤力、自律、熱愛
有人說,一面獎牌的背後,是由時間、傷患及疲累堆積而成。要全情投入專注地訓練,好奇心是踏上運動員之路的第一步。「可欣是一個很勤力的人,真的很勤力。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就是她來到學院報讀運動管理及訓練社會科學課程。當時由我和院長一起去面試,知道她是一個公開水域香港代表運動員。她見到蹼泳這個運動很快,因而感到有興趣。當時她已經問我,藍sir,可不可以帶我體驗一下蹼泳這個運動?」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在對的時間就讓可欣與蹼泳結下了緣份。
藍sir認為,自律和熱愛是當運動員必要的條件。「如果不夠自律,很難去保持好的狀態。另一點就是要好熱愛這項目,否則會容易失去動力。」藍sir對蹼泳充滿熱愛,目標是希望可以把這項運動帶給世界各地的人認識。
全職運動員的可能與不可能
當運動員本身已經不容易,而新興運動又未算普及,可欣表示要成為一個全職蹼泳運動員,相信仍然有一條漫長的路。「我看見樽頸位,因為聽說疫情之前比較多人玩(蹼泳),疫情後很多人移民,又有很多人放棄了沒再玩。其實我覺得做全職運動員要看是哪些項目,如果是精英運動的話是可以的。好像蹼泳不是精英運動,資助比較少,所以很難以全職維生。」
新冠疫情期間,體育設施長時間暫停開放,打斷了不少運動員訓練,家長對於子女參與群體運動更是卻步,藍sir 亦感同身受。「在現時香港的體育制度裡面,有分精英項目和非精英項目,始終(蹼泳)不是一個精英項目,所以我們去申請一些場地相對較難。而我們訓練的時間偏夜,大約是晚上七點至九點,因為在七點之前泳池有很多線道都是給精英項目優先租用。因為小朋友要上學,所以會限制了家長讓他們子女參與的意欲。」
傳承未來的路
無論讀書還是訓練都離不開運動,可欣對於將來又有甚麼期望?「我應該會以業餘性質當運動員,將來或者做一名體育老師,因為我很熱愛運動,又很喜歡小朋友,將來做老師可以發掘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培養他們在體育方面的成就。」
至於藍sir,從運動員華麗轉身成為教練,其實他對運動已經流着滿腔熱血。「人生來到這一刻都是跟運動有關,從前是運動員的身份,慢慢成長的時候,當然很想將自己鑽研的技術,或者嘗試去摸索、探索不同的方式,希望傳遞給其他人。我希望透過運動員的力量,將知識和心得分享予年青運動員,讓他們及早接觸科學化的訓練使技術更明顯地提升。」
正如港專的運動課程的理念,着重與業界對接,希望運動員在不同的範疇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畢竟職業運動員的生涯有限,在學術上及體育行政管理上得到更多的經驗,才可以將運動員的使命發揚光大。
2024年6月23日原文刊於《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