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JAN, 2021
讓青年有效參與公共事務 從地區開始
2019年因反對俗稱《逃犯條例》而引發的社會運動(下稱:反修例運動)深刻地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面貌。當中,大批年輕人以激烈的方式向港府、社會各界、以至全世界呼喊着強烈的政治訴求。同時,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受到社運啟發而開始關心時政以至周遭的社區事務,把公民參與的能量悄然投進地區層面。
事實上,在新時代下,青年公民參與的形式眾多,其中地區層面的參與在近年逐漸受到社會關注。體制內,年輕人越來越積極參與區議會選舉;不論是他們的選民登記率、投票率,還是青年當選人佔整體百分比均有顯著的上升。而政府近年亦有不同政策措施鼓勵青年地區參與,如成立地區青年網絡計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體制外,尤其是經歷大型社會運動後,以年輕人為骨幹的地區組織遍地開花,社區小報百花齊放,社會服務機構的地區青年工作日益成熟。面對龐大的青年參與潛能,如何及早將這股能量轉化成有利於社區發展的推力,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深度訪問了15名熟悉地區事務、了解青年參與狀況,並且來自不同背景和政治光譜的持份者,疏理現時年輕人在體制內、外參與地區事務時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並提出更符合時代需要、更有效的措施建議以提升青年公民參與的效能。
研究發現目前青年參與地區事務時,不論在體制內或是外均面對不少挑戰:
基於上述分析並參考學術文獻和海外案例,研究按照香港地區層面的背景,勾勒出一套「促進青年參與地區事務規劃」和一系列具體建議措拖 :
十項建議措拖:
1. 區議會設立「青年事務委員會/工作小組」
2. 區議會推行「18區青年參與計劃」
3. 商界成立「青年顧客參與小組」
4. 善用社交媒體和討論區,主動與青年網上溝通
5. 舉辦「18區青年論壇」
6. 設立「年度地區研究資助計劃」
7. 建立一站式活動資訊平台
8. 研設活動評核機制和加強18區經驗分享
9. 重思地區青年活動的定位,平衡活動的類型
10. 區議會試行參與式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