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大刀闊斧改革 將想像變可能
-
政府欠缺統一方向及指引,使科技在學校的普及程度未如理想
-
政府在「介入」教育科技資源市場的角色及定位未能符合市場需要
-
以四大方向深化教育科技的發展目標,包括:教學、評核、數據整合及行政工作、社群支援及專業發展
-
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培育本地產品研發,帶動指定教育科技範疇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增設一個高級學位教師職級,以及將最少一位科技人員的津貼改為常額職位,以鼓勵學校普及校內教育科技風氣
香港,2021年2月5日:新冠肺炎疫情令社會擴闊了對教育的想像,也帶來停課期間的新嘗試;科技的出現,補足了無法進行面授課堂的缺陷。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希望借助這股力量,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審視科技在教育的角色,於2020年5月發起研究,並在今日發表《教育科技改革策略》研究報告。
三大核心問題 阻礙本港教育科技發展
研究訪問了18名多元背景的專家,當中包括:學者、學校管理層、中層和初入職教師,以及科創培育機構和教育科技公司代表等,發現香港現時在推動教育科技時必須處理的三個核心問題,包括:
一)未有推動教育科技的具體發展方向,令教育界難以全面理解科技的潛在用途;
二)政府在「介入」教育科技資源市場的角色及定位未能符合市場需要;
三)政府缺乏統一方向和指引,使科技在學校的應用程度未見普遍。
要有效解決上述的核心問題需要政策方向的調整,MWYO研究團隊建議從三方面以建構一個由政府協調、重視科創與教育並行的教育科技發展生態,並提出18項主要建議(詳見最底)。
從三方面建持續教育科技生態圈
首先,需界定推動教育科技的具體發展方向,協調各界達致一致願景,MWYO提倡透過四大方向,包括:教學、評核、數據整合及行政工作,以及社群支援及專業發展,深化教育科技的發展目標,並委託「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定期公布教育科技的具體發展方向,準確應對教育界的需要。
近年,政府主要鼓勵電子教科書、搜購海外教育科技產品以提升教育科技資源的質素和選擇。可是,大部分學校均沒有選擇將電子教科書融入日常教學,亦有不少學校表示資源未能切合所需。針對此問題,我們建議透過深化商界與教育界的跨界合作,增加教育科技產品的「共建」(co-creation)機會,以提升本地教育科技產品的適切性。例如在兩大園區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生產力促進局等研發產品過程中,以及在創新科技署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中,加入教育界「共建」的元素,為教育和創科界帶來「雙贏」局面。此外,建議政府以港幣5,000萬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擔當牽頭角色,培育本地產品研發,帶動指定教育科技範疇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為帶動投資,政府也可於「創科創投基金」中,增加政府對於本地教育科技技術的投資比例,例如是2:3(共同投資夥伴:政府),甚至是1:2(共同投資夥伴:政府)。
另外,為解決缺乏政府統一方向和指引的問題,建議協助突破學校現有樽頸,實質地增強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科技規劃能力、增設專責人手以及鼓勵業界内的交流,將科技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及運作。例如,在擬任校長課程(PFP)中,增加有關校本教育科技規劃的訓練;於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增設為學校制訂教育科技的校本計劃的服務,協助學校發展校本教育科技策略;在每校增設一個高級學位教師職級,鼓勵學校委派該教師設立並領導教育科技支援組,專責統籌校內的教育科技發展。研究亦建議減少該教師的教學負擔,騰出時間為學校的教育科技發展出謀獻策。
MWYO研究員黃樂謙表示:「過去一年,新冠疫情的出現令學校間應用科技的差距愈見明顯。當局有責任牽頭改革,帶領所有學校思考科技在教育的角色,讓它協助解決種種教育挑戰,並按照全球的教育趨勢,為香港帶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
主要建議:
一)政府界定推動教育科技的具體發展方向,協調各界達致一致願景
1. 以四大方向深化教育科技的發展目標:教學、評核、數據整合及行政工作、社群支援及專業發展,並定期公布教育科技的具體發展方向,準確應對教育界的需要
二)透過深化跨界合作,持續提升教育科技資源質素和選擇
2. 成立「科創產品需求小組」,列出「重點技術建議清單」
3. 根據「重點技術建議清單」,逐步增加香港教育城eREAP計劃下產品的選擇
4. 透過數碼港和科學園的網絡,加深科創企業對教育界的了解
5. 增加學校與科創「共建」(co-create)教育科技產品的機會
6. 政府以港幣5,000萬成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
7. 在「創科創投基金」中,增加政府對於教育科技技術的投資比例
8. 夥拍大專學界為產品進行實證研究
三)突破學校現有樽頸,將科技融入日常教學及運作
9. 強化局方供學校使用的自評工具,制訂學校發展階段的分級
10. 增強局方有關協助學校推動教育科技的資源套以及自評工具的連結
11. 在擬任校長課程中,增加有關校本教育科技規劃的元素
12. 制訂「推薦教育科技名單」
13. 透過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協助學校發展校本教育科技策略
14. 每校增設一個高級學位教師職級,提升學校設立獨立電子學習支援組的誘因,推動校本教育科技發展
15. 將最少一位資訊科技人員的津貼改為常額職位,防止人才流失
16. 深化T-標準,令教師了解自身在教育科技(包括策劃、教學、應用等)範疇的強弱
17. 在專業發展課程中增加觀課機會
18. 為教師專業社群提供津貼,發展開放的網上平台,鼓勵資源和經驗互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