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傳統觀念成障礙 專家倡先培訓正確性概念

香港,2021年12月15日:常說教育要與時並進,可是本港的性教育偏偏嚴重落後,在課程範圍上,學校可參考的官方文件只有政府於1997年出版的《學校性教育指引》及2008年的《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兩份不合時宜的文件,改革本港的性教育可謂刻不容緩。至於新出版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中雖有提及性教育,但整體而言着墨不多。

 

MWYO 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就此進行了調查,了解現時性教育的現況和困難,於昨天 (12月14日) 發布了《MWYO 兩性關係及性教育調查研究報告》,並舉行「性教育學生都有Say」研究分享會,與一眾嘉賓討論。分享會邀得平等機會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及訓練主任陳建成先生、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博士、推廣性教育及全面性健康組織「糖不甩」總監蔡薳縈女士及MWYO青年辦公室總監劉鳴煒先生出席。

 

互動教學一直被吹捧,指其能令學習事半功倍,既然如此,要改革本港性教育,提高中學生的性知識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他們的需要,並將其想法納入教育課程範圍中。因此,席間各嘉賓就學生對哪些性教育課題比較有興趣、性別多元、性教育指引應包含甚麼元素、應從哪裏開始改善學校性教育的質素、與性相關的投訴(如性騷擾)、校園性騷擾等議題討論。

 

專家倡性別多元性教育、加強性騷擾認知

 

根據MWYO調查所得,不少學生在開放題中問到生理相關的問題,絕大部分均圍繞性行為,只有少數問題與男女生理結構有關。而學生對性行為的疑問主要包括性行為的技巧和感覺、合法性交年齡和應否進行婚前性行為。對此,蔡薳縈女士表示:「我們有運用網站及社交平台進行性教育的工作,讓年輕人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查詢,的確普遍來說最多人詢問的都是一些與生理知識相關的問題,例如擔心懷孕或感染性病的問題是較多」。而進行工作坊前,蔡薳縈女士也會向他們發出問卷去了解他們對性、戀愛關係或性別有何問題,通常收到的都是生理結構的問題,例如體外磨擦會否懷孕、如何清潔下體等。郭勤博士補充,跨性別、泛性別學生同樣有性教育的需要,可是,「跨性別學生幾乎沒有辦法在校內得到任何關於跨性別的資訊。他們所有的安全感、身份認同的資訊都是來自網上。」

 

說到跨性別學生的需要,據MWYO調查發現,性別多元是生理知識外,另一同學感興趣的課題,但老師是否有充足的準備及知識解答同學相關的問題?郭勤博士表示,2004年香港大學有調查指出,有4%生理性別是男性的14至19歲學生以及有15%生理性別是女性的學生有經歷過同性相吸的經驗。另外,有5.6%生理上的男學生,以及14至15%生理上的女學生對自己身份證上的性別感覺不滿意。「從這些數字以及近五年大家對LGBT概念上的轉變,我們看到學生需要的性教育不再只是以主流的異性戀為主,或是所謂直性別,我們的課程設計不只限於兩性的性教育,應是性別多元的性教育。」

 

此外,是次調查也發現,部分學生表示曾經有被性騷擾或性侵犯的經歷,情況令人關注。陳建成先生指出,據平機會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23%學生指出在大學生涯中有遇過性騷擾。「性騷擾一直都是一個比率較大的投訴項目,我們一年約收到三百多個投訴,當中涉及性別條例的投訴個案佔四成至五成,即約有100多宗投訴個案與性騷擾相關。而我們一向以為女性數字比較多,但是男性的投訴數字也有將近一成四至一成七。而在2019年的報告中,亦有1,000多的學生表示曾在網上被性騷擾,包括收到具性意味的訊息、一些不雅照片及影片,以及一些學生的性影片等。」 此外,陳建成先生表示,最近網上性騷擾的投訴個案是增加了,從數字上看,網上性騷擾的比率比實際性騷擾為多,這不排除與近年我們多了在網上工作及瀏覽網站的時間多了有關,需加強大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

 

要做好性教育 應先培訓老師正確性概念

 

談到本港的性教育指引久未更新,研究報告中MWYO建議學校在教育局及相關部門的協助下自行制訂性教育指引,三位嘉賓均認為第一步應先讓老師接受全面及系統性的教育課程。陳建成先生指出,「我們訪問了二百多間學校,詢問校長和老師的意見,我們發現現在很零散,有些學校是由輔導組負責,有些是德育組負責,這麼多間學校均沒有統一的做法。有些老師甚至向我們表示其實他們亦沒有很充足的性教育知識,時間又不是很充足。所以第一步應讓老師有充足的訓練,才可再制訂課程。」

 

蔡薳縈女士補充:「在過往的經驗裏,我們發現很多時候與我們商討提供怎樣的性教育工作坊給學生時,那個對口人員反而是最需要性教育的。所以當每所學校能自行制訂相關性教育指引時,誰人做決定是關鍵所在,到底是一個人決定還是一個委員會決定。」她明言,委員會當中有哪些持份者,有沒有學生的代表、家長代表、老師或是教育局的代表,一起商討這個教育框架,比起現在商討指引該具備哪些範疇來得重要。

 

郭勤博士表示,這關乎於老師對性概念有沒有正確的了解,在她過往的訪問中,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師對於性概念有正確了解,有三分之一很想了解更多,害怕自己有錯誤的理解,另外三分之一則很堅持自己的理解。

 

最後,嘉賓建議營造一個較開明、安全的環境,讓學生、老師放心去分享和交流,並寄語,老師要不怕挑戰,清楚自己的角色,嘗試去接受現在這個世界比起他成長的世界是不一樣了,可能是多了不同的渠道、新科技、定義和群體,要學懂接受,才可共同推進香港性教育。

 

 

更多《MWYO 兩性關係及性教育調查研究報告》詳情,請參閱:https://bit.ly/MWYO_Dec21_Sex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