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青年聚焦當下疫情 未有心思規劃未來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第十二期《青年備註》

 

  • 青年普遍不滿政府防疫政策,批其反應太慢,致物資短缺及資訊混亂
     

  •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網上授課降低教學質素
     

  • 單靠薪酬難留人才,青年更注重工作氣氛與認同感
     

  • 確診青年指彈性處理染疫員工的工作安排,增加其對公司的歸屬感
     

  • YouTuber和微電影製作等的多媒體行業為年輕人最感興趣之行業
     

香港,2022年5月5日:自2021年12月底爆發的第五波疫情至2022年4月下旬已導致近120萬人受感染,為本地至今最嚴重的一輪疫情。在Omicron病毒株的影響下,香港的經濟活動幾近陷入停頓,市面甚至一度爆發搶購潮。在這動盪的日子裏,青年到底如何自處?MWYO青年辦公室於3月10至4月2日期間特意訪問了20位學生和在職青年,了解他們過去兩個月在病毒陰霾下生活的體驗,並記錄於今天(5月5日)出版的第十二期《青年備註》內。

 

青年勤於防疫 惟確診後求助困難

 

第五波疫情導致超過100萬名市民感染新冠肺炎,不少受訪者均表示有認識的人在這一波疫情中不幸染疫,而這些親朋好友與病魔對抗的經歷也讓他們更注重個人防疫工作。一位在職青年表示在過去幾波疫情中,他都沒有特意減少社交活動,但這次決定減少外出次數,出門時也會戴上兩個口罩。另一位受訪者亦指即使是短暫出門扔垃圾也會戴上口罩。不過,一位2月底曾患病的受訪青年直言康復後感到安心不少,因為他已清楚知道感染後會出現甚麽症狀,並曉得應付的方法。

 

青年為了防疫提心吊膽,原因是擔心確診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得不到妥善的照顧。一位曾受感染的受訪者檢測陽性後曾多次撥打政府設立的「居安抗疫」熱線求助,一個多星期後才收到當局的跟進,然而其時他已完全康復。他批評各部門準備不足及反應太慢。另一位已康復的受訪青年甚至放棄向當局求助,只靠着沒有確診的家人外出購買物資來度過生病的兩周。有中學生建議當局應加派人手接聽求助熱線,以確保能為長者等高風險群組提供及時的緊急救援。有青年希望有關部門可以更積極地與外賣平台及社區組織合作,讓居家隔離人士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得到保障。

 

搶購潮湧現 青年歸咎政府防疫政策

 

疫情亦導致不少市民選擇囤積日用品以備不時之需,年輕人也不例外,不少門店因而出現缺貨的情況。對於「搶購潮」,不少受訪者都將其歸咎於政府發放的疫情防控資訊混亂和含糊,令坊間謠言四起。一位大學生批評當局未有正面回應媒體有關全民檢測和「封城」的傳聞,導致市民恐慌性搶購各類生活用品。另一位受訪者則指政府在未有足夠資源處理所有確診患者的情況下,就宣布考慮推行全民檢測,除更添混亂外,對抗疫並無任何幫助。這一波疫情至今已有近9,000人死亡,有青年認為這反映了政府並沒有從以往幾波疫情中汲取經驗,制定完善的抗疫策略,令長期病患者和長者得不到所需的照料。他相信若當局能夠在Omicron來襲前便已做好準備,不少死亡個案皆可避免。

 

網課大減大學畢業生職場競爭力?

 

不少今年畢業的大學本科生深受此疫症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涯大半都在網課中度過,有社會人士擔心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質素將較以往差。對於此說法,有大學生認為不無道理。他承認與面授課堂相比,網課的質素相對參差,教授亦較難解答學生的疑問,對學生能吸收多少知識絕對有影響。另一位受訪者亦有同感,指出這段時間不少教授都選擇將課堂內容拍成影片上傳到網上,但並非所有學生都會觀看這些教學影片,他估計透過網課學到的知識只有面授課堂的一半。有青年還認為長期網上授課會減少學生累積人際交往技巧等軟技能的機會,影響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

 

網上授課降低教學質素是大部分大學生的共識,但受影響的程度卻因學科而異。以一位修讀商科的受訪者為例,他表示網課較難集中,但整體與面授課的分別不大。一位大學生明言對修讀醫科和工程等注重實習的學科來說,過去幾年的網課或會削弱該類學科學生的專業能力。此外,有青年認為不應將大學畢業生質素的改變完全歸咎於網課,學生的心態也很重要。他指出,即使網課教學質量未如面授課理想,但心態較好的學生仍可以在課堂外透過自己的努力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

 

薪酬以外,青年注重工作氣氛與歸屬感

 

同時,疫情也令在職青年改變以往想法;近日有調查發現受訪香港僱員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留任現職的不超過六成(59%),並指出僅靠提供更高的薪酬不足以挽留員工。不少受訪青年也同意不能單靠薪酬留住人才的說法,表示員工的去留還取決於工作氣氛是否愉快。一位受訪的在職青年對其上司讚口不絕,認為他在疫情前鼓勵員工定期在下班後一起聯誼有助增進同事間的感情,有利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有受訪者亦強調企業應培養員工的工作認同感,讓他們明白其職務對公司以至整個社會的意義。

 

此外,疫情令不少人更加注重健康,企業在這方面為員工提供的福利也因而成為青年考慮是否留任的因素之一。一位在職青年今年一月因被列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而須進入竹篙灣隔離營,公司知悉後馬上表示在隔離期間他可被視為「在家工作」,不用請假,更允許他在一切安定後才向人事部補繳隔離令等證明文件。他深感公司的彈性處理讓他非常安心,也增加了對這份工作的歸屬感。

 

青年偏好多媒體行業,但相信金融仍是主流

 

香港產業結構多年來均被批評為單一和未能切合新一代的興趣,受訪者對此深表同感。展望將來,不少青年都認為金融等行業在港的地位將難以動搖。有受訪者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的前景和待遇較其他行業優勝不少,因此即使這並非青年的興趣所在,仍能吸引大量年輕人入行。另一位受訪者則指在大灣區發展策略下,香港金融業的地位更顯重要,除非國際格局大變,否則這行業在香港的支柱地位難以動搖。

 

然而,談到時下年輕人最感興趣的行業時,大部分受訪者也認為是YouTuber和微電影製作等的多媒體行業。一位受訪者指多媒體行業鼓勵青年從生活中發掘有趣的事物,認為這特點對他們很有吸引力。而近年YouTube等各類創作平台快速發展,造就了一批相對成功的香港KOL,亦是部分年輕人青睞多媒體行業的原因。

 

若要在香港推廣多媒體行業發展,不少受訪者都表示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一位青年建議當局可以鼓勵大專院校開辦網紅培訓一類的課程,教導有興趣投身此行業的年輕人影片拍攝和剪接等基本技能。另一位青年則認為有關部門可設立獎學金,鼓勵修讀多媒體相關專業的青年到海外留學深造,條件是學成後需回香港工作一段時間。

 

負責撰寫的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宇謙表示,過去兩年間,儘管新冠疫情在香港偶有爆發,但對大部分市民來説,感染的風險並不算高。然而這次Omicron病毒來襲,短時間内有過百萬人被感染,一下子拉近了我們與疾病的距離。受訪者普遍關心的是家裏的各種物資是否足夠,以及政府推出了甚麼紓困措施,至於未來會怎樣,他們卻沒有太多想法。「即使在這動盪的時刻,青年依然沒有選擇『躺平』,他們暫時選擇更專注當下,但並不等於他們對將來沒有規劃和野心。相信隨着疫情再度緩和,年輕人的專注力也可慢慢從防疫中解放出來,繼續為心中所渴望的未來努力。」

 

 

《青年備註》網上版:https://bit.ly/MWYO_YouthBe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