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完善青年政策 須定長遠藍圖

撰寫 : 郭東旺

2018年,前青年事務委員會發布《香港青年發展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內容涵蓋多個政策範疇,為青年發展政策提出未來方向。然而,4年多以來國家進一步發展規劃,香港社會和國際環境變化迭起,青年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已有所不同,故有更新的需要。MWYO青年辦公室於去年10月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年輕人對青年發展的看法,歸納出未來5至10年,以至更長遠、宏觀和貼近青年需要的建議,並於早前發表《香港青年發展藍圖》

 

藍圖是制定青年發展政策的框架和執行機制,提供適當指引,以加強青年思想質素和全面發展能力。我們認為,一套全面和更新的藍圖,將能提供更清晰的願景和政策目標。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我們認為經歷近年的社會轉變,香港需要更完善的青年政策,並寄望新一屆政府以及各持份者能夠參考報告,為制定長遠青年發展策略出謀獻策。

 

本研究共舉辦九場焦點小組訪談,邀請了61名來自不同群組的青年參加,當中包括20名本地高中學生(其中有14名在港出生的華人、四名少數族裔人士和兩名新來港人士)、19名大專學生、15名在職青年和7名創業青年,並將他們分組就青年發展息息相關的議題進行討論,範疇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公民參與、居住及社會關係重建。

 

3大層面   建青年友善環境

 

面對疫情的衝擊,世界變得不一樣,由網上學習到在家工作,青年的身心健康都備受關注。

 

要維持健康的身心發展,就要訂立長遠發展目標。要促進青年精神健康,歸根究底仍要從他們的壓力來源着手,塑造一個愉快正面的成長環境。青年生活大部分時間圍繞着校園、家庭和社區,故應先從這3大層面建立青年友善的環境。首先,在價值觀教育、生涯規劃,以及家長教育課程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其次,對於精神健康的問題,需促進公私營精神科服務分流;至於生理健康方面,可考慮普及社區運動,並增設和活用運動設施。

 

過去數年香港教育挑戰重重,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停課及教育科技發展緩慢,均令不少青年憂慮未來升學和就業發展。近年的教育科技發展緩慢,除了支援基層學生在硬件上的需要外,界定推動教育科技具體發展方向也很重要,並要透過深化跨界合作,持續提升教育科技資源質素和選擇。

 

一直以來,香港的教育都着重成績,以致學生背負着很大的學業壓力,故要考慮引入更多學術以外的學習成效評估方式。非華語學生、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和基層學生更面對不同的學習困難,是次受訪的少數族裔青年不約而同地反映他們的中文程度較弱,對未來升學以至就業構成一大挑戰。

 

宜軟性手法 完善國民教育

 

其實,香港有不少非華語學生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更對融入本地社會感到困難,我們認為,就「較弱勢社群」(包括少數族裔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差異,政府應增加教學資源和加強教師培訓。

 

此外,在完善公民及國民教育大方向下,推動上除了現行方法以外,亦可以考慮從一些青年較容易接受的角度,甚至較軟性的手法着手。這除了要參考其他推動公民及國民教育已久的地方之經驗,亦要評估現時在本地學校推動的相關課程之成效。

 

要推動社會發展,除了改善教育外,青年公共事務參與亦是不可或缺的。年輕人充滿活力、創意和熱情,加上教育水平日漸提高,他們的想法和建議,有條件成為制定政策時的寶貴參考。綜合本研究的焦點小組意見及相關文獻,青年參與情況受政治環境和疫情影響產生變化,他們亦承認青年與政府的溝通不足導致不信任的局面。同時,不論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青年表示參與的渠道不足, 即使有意參與地區事務仍面臨不少困難。

 

在政府架構重組方案下,新一屆政府設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以地區為本解決地區問題,並支持青年發展。我們建議,重組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應具備清晰的職責與組成辦法,以改善現行負責青年事務架構的不足。

 

具體上,當局可考慮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架構下,在18區各區(如以政治委任方式)增設「青年專員」一職,目的是吸納社會上更多年輕賢才,直接在地區層面作出貢獻。當局應確保「青年專員」的甄選準則透明開放,讓有興趣的年輕人了解需具備甚麼條件,儘量吸納不同背景的有志之士。更可考慮成立地區青年議會和青年議會,代表地區向當局反映年輕人最關心或最需要支援的議題。

 

同時,我們建議完善「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儘量開放予不同背景的青年參加。此外,政府可於社區推行參與式預算計劃,以加強青年對社區的歸屬感和拉近他們與體制的關係。在一些受青年歡迎的議題或項目上,揀選特定範圍或議題試行計劃。

 

研究未來趨勢  提供灣區資訊

 

從求學階段過渡到職場,是開啟人生另一個階段。然而,青年在轉變的過程當中也有機會出現困惑、迷茫或遇上挫折。我們不難發現,香港的經濟結構單一,衍生不同青年就業問題,加上青年勞動人口下跌及疫情影響,問題更值得關注。有部分青年選擇創業,可惜現時的支援有待改善,未能創造多元和靈活的事業發展途徑。

 

因此,MWYO建議制定「香港新興產業振興藍圖」,並研究未來工作趨勢,以掌握勞動市場未來動向;對於創業支援,可考慮設立青年創業服務網、創投配對平台,以及初創採購清單,提供創業的最新資訊和須知。

 

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是另一個近年的熱門選擇,可是資訊不足令不少青年卻步。為此,政府可以加強大灣區就業平台資訊和支援,促進人才循環和人文交流,更應積極評估青年大灣區就業相關計劃的成效。此外,政府應聯同學校、非政府組織及企業,提供多元的實習機會給予不同學歷背景的青年,幫助他們累積經驗,做好就業的準備。

 

住屋問題一向都是香港不同年齡層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更加與青年發展息息相關,它對年輕人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學習表現、事業發展、社會參與和歸屬感,以至由兒童過渡至成人的整個過程均有深遠影響。藍圖了解青年在居住上遇到的挑戰,我們明白住屋問題並非青年獨有,但卻是眾多青年發展問題的癥結。不少青年都渴望擁有私人居住空間,他們明白置業並不是唯一辦法,原因是他們無力負擔現時的樓價。

 

試行租金津貼 助過渡置業

 

鑑於現時青年對公屋和居屋需求殷切,但在輪候及配額編制上年輕人往往處於弱勢,政府於短期內應檢視青年宿舍計劃,對有關非政府機構增加資助,研究青年宿舍租金改為與青年平均每月入息掛鈎的可能性,更可考慮提供資助鼓勵私營發展商參與,並由相關政策局主導研究和覓地興建。

 

除了青年宿舍計劃,政府亦可研制「青年租金津貼試行計劃」,即時協助有需要的⻘年順利過渡到入住公屋、有能⼒租住更⾼質素的私樓或置業的階段。此外,當局亦可研究推出「共享業權及可負擔居所計劃」,協助更多⻘年登上置業階梯,確保社會有⼀定數量的可負擔置業選擇給⻘年。

 

2019年,香港不幸經歷因反對《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而引起的社會事件。截至2021年7月31日,共有10,265人因是次社會事件被捕,其中逾八千人為40歲以下青年,逾4,000人為學生。由於被捕人士眾多,倘若處理不善,將有礙他們重投社會,構成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長遠將不利政府管治和施政。

 

為了讓願意接受支援的被捕青年得到更廣泛及有效的援助,藍圖提出以下發展目標,包括協助因社會事件被捕青年重回社會生活,以及重建各界關係。我們建議可以從學習及就業支援開始,然後推廣到情緒及法律支援,最後再修復青年與家庭和社區的關係,讓他們重回社會生活。

 

通過這一份青年發展藍圖,我們寄望政府與社會各界能抱持一致願景,推動合作,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努力實現不同範疇的青年發展目標;為青年享有快樂充實的人生,為香港再創輝煌的未來,奮鬥不懈。

 

 

2022年6月29日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

相關項目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