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就業的考慮和擔憂

撰寫 : 陳朗軒

關鍵字 > 生涯規劃大灣區

大灣區青年就業的議題近年有熱烈討論,而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曾於2019年進行相關調查。如今兩年過去,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面對巨大變化,包括反修例事件及影響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些事件均影響香港和大灣區的社會狀況和前景,而青年對就業的打算和計劃也可能因而作出改變。因此,我們今年再次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電話調查,於5月下旬至7月初訪問1,002位18至34歲香港青年,並舉行焦點小組。此外,MWYO每兩個月出版的《青年備註》,也有問到年輕人對大灣區的觀感和看法。以上均有助當局及持份者了解港青對前往大灣區就業的各種顧慮。

 

表一、2021年與2019年調查的部分結果比較

 

調查題目

2019

2021

相差

認為大灣區就業資訊足夠

13.9%

18.0%

升4.1百分點

有採取積極行動尋找大灣區工作

1.2%

1.6%

升0.4百分點

有興趣往大灣區全職就業

13.4%

12.5%

跌0.9百分點

同意大灣區就業是香港青年未來趨勢

22.1%

21.3%

跌0.8百分點

 

根據表一所比較2019年和2021年的數據,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就業的意欲大致維持不變,有興趣的人仍不足兩成,更由13.4%微跌至12.5%。此外,同意大灣區就業是香港青年未來趨勢的比例,也由22.1%微跌至21.3%。不過,尋找大灣區就業資訊和機會的青年,比例有微升的跡象。今年有近兩成青年認為大灣區就業資訊足夠,比2019年上升逾四個百分點,而有積極尋找大灣區工作的受訪者比率亦微升0.4個百分點。整體而言,政府在這兩年間推出政策鼓勵大灣區就業,仍未吸引更多青年的興趣,其背後的考慮和擔憂值得更深入了解。

 

工作經驗和收入水平影響大灣區就業興趣

 

我們嘗試以統計回歸模型分析有甚麼因素與大灣區就業興趣有關,得出五個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影響力的因素。這些因素可分為兩類:對內地的觀感和工作情況。內地觀感包括環境保護、醫療衛生、食物安全、社會治安、資訊自由和民主法治。而工作相關因素主要包括每月收入、是否有內地工作經驗,以及是否對現職工作滿意。

 

圖一、不同因素對大灣區就業興趣的影響示意圖(在職人士)

 

註:綠色屬於工作相關因素;橙色屬於對內地觀感因素

 

有內地工作經驗的青年,包括實習、公幹、兼職或全職工作,會對在當地全職就業有更大興趣。原因可能是他們會更了解當地的企業文化和職場環境,繼而更容易適應和回應職場對技能的需求,並更了解當地行業和職場的前景,而且在當地生活和工作期間拓展的人際網絡對往後尋找適合的工作機會必然也有幫助。的確,有一位《青年備註》受訪青年提及,縱使認為自己的專業(電腦科學)在大灣區的薪酬待遇比香港好,但對當地就業仍有所卻步,正就是擔憂自己缺乏人脈,難在當地找到心儀職位。

 

我們亦發現對現職工作不滿的青年對大灣區就業的興趣比較大。對現職工作不滿,自然會有動機探索其他地方的工作機會(包括大灣區),並與現職工作的條件做比較,包括前景和薪金。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訪問對大灣區就業有興趣受訪者的觀感,當中近七成認為自己在內地的發展前景較好,而在香港的競爭力相對下降。因此,青年在決定是否離開香港往大灣區工作時,亦會牽涉兩地事業前景和待遇的比較。

 

收入較高的群組(每月三萬或以上)對大灣區就業興趣比其他群組大。收入高的青年,大多職位已晉升至企業中高層,大灣區市場應更容易吸納這些相對具經驗和行業知識的青年。同時,這些人才比其他相對低職位和少經驗的初畢業生更有優勢。在前景較明朗的情況下,往當地就業興趣的誘因自然會增加。一位《青年備註》受訪青年指出自己的行業(保險精算)在內地尚在起始階段,北上發展會較易獲得高級職位。假如青年在香港積累專業知識和經驗,而在港已晉升至中層職位,這時候往大灣區發展,反而會有更多機會大展拳腳,較強的競爭優勢也會在薪金水平反映出來。

 

對大灣區的憂慮來自家庭因素和對內地觀感

 

除了工作相關的因素外,主觀因素也會影響青年對大灣區就業的興趣。對內地生活質素和自由民主觀感較好的青年,其興趣也較大。這個結論與我們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大致相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青年對大灣區就業沒有興趣的原因,較大比例是與內地的資訊自由(47%)和生活質素(30%)相關。值得留意的是,有近半青年因個人或家庭原因對大灣區卻步(見表二)。這些原因涵蓋的範圍廣,包括個人語文能力不足、擔心在港的家人、不願離開家人朋友等。在焦點小組中,有部分參與者談及對家人的考慮。一位從事金融業的參與者指內地工資偏低,難以供養父母,而即使當地的就業機會眾多,也難以說服他。另一位大學生參與者擔心「人生路不熟」,在大灣區欠缺人脈和經驗,難以習慣當地的生活,語言溝通亦會有問題。可見,不少青年因不願離開熟悉的地方和生活環境,且不願與家人和朋友分隔兩地,對往香港以外的地方工作有保留。

 

表二、香港青年沒有興趣往大灣區全職工作的首三個主要原因

 

對大灣區就業沒有興趣的原因

百分比

(總回答人數:822

個人或家庭原因(語文能力、家人不願意、要照顧家人等)

49%

內地欠資訊自由

47%

內地生活質素差

30%

 

青年對前往大灣區發展的考慮涉及眾多因素,包括個人、家庭和工作情況等。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在計劃如何推動香港青年往大灣區的同時,也要着重他們在香港發展的需要,好讓他們日後往大灣區尋找機遇時會更具競爭優勢。另外,政府也要從多方面提供支援,以減少他們往大灣區的憂慮。青年亦擔憂自己到陌生環境開始新生活,故此若能透過在大灣區交流、考察、遊覽或實習等方式,讓他們親身了解當地生活文化、行業前景和職場文化,青年就能更切實考慮在大灣區工作是否一條可行的道路。就此,政府可考慮透過津貼18至35歲香港青年,以個人形式遊覽大灣區,以減輕其車費及住宿等費用,金額可以是每年上限2,000元。希望有更多青年在政府多方面的支援下,對大灣區就業市場和生活環境增加了解,幫助事業更上一層樓。

 

 

2021年9月8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