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出生率低以致學生減少 自資院校收生難上加難?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自資院校在學生減少下的出路》研究報告
 

  • 基本預測中六學生人數在未來三年徘徊在4.2萬至4.5萬的低水平
     

  • 建議政府因應近年自資院校招生情況惡化,爭取讓更多內地學生到本地自資院校報讀課程,將招收內地、台、澳學生上限調高至兩成或以上
     

  • 建議將教資會資助銜接學位的名額加至6,000個,開辦優質職業導向課程的自資院校設立更多可銜接的升學機制
     

  • 建議政府減輕自資院校開辦課程時的成本考慮,以提升自資副學位課程(特別是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的質素和吸引力


香港,202288:中學文憑試於上月放榜,今年的考生人數約5萬人,創歷年新低,而專上院校提供約6.2萬個學額,較考生人數多出萬多學額,令專上院校收生競爭更加激烈。事實上,由2012年第一屆中學文憑試至2021/22學年,專上院校提供的自資副學位一直供過於求,收生問題日趨嚴重。為了解現實情況的嚴重程度,以及提供相關政策建議,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就相關問題進行研究,作出深入分析和短期估算,並於今天(2022年8月8日)發表《自資院校在學生減少下的出路》研究報告。

 

根據教育局數據,在2021/22學年有提供自資副學位和第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的院校當中,大部分的實際收生人數未達預期,24間院校當中只有7間的收生人數達到預期,有11間的實際收生人數落後於預計收生人數約兩成或以上(介乎19.4%至91.4%),情況值得關注。

 

預測中六學生人數未來三年徘徊在4.2萬至4.5萬的低水平

 

是次研究,MWYO運用過往學年較低年級的學生人數,再以2021/22學年的學生流失率作為基礎,估算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人數,並就流失率的變化作出三個情況的估算。而流失率會維持現狀或持續上升,視乎不同因素,例如:外國對港人的入境和移民政策會否進一步放寬、香港政治局勢會如何變化、教育制度會否短期內有較大變動等。MWYO估計移民潮對學生人數的影響,將在未來數年較為顯著,除非外國的入境和移民政策進一步放寬,否則學生流失率將逐漸穩定或回落。

 

在基本預測下,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流失率比2021/22學年微升,而中六學生人數在2022/23學年降至少約4.2萬,在2024/25學年才回升至逾4.5萬,仍低於2019/20學年數字。在悲觀預測下,未來三年的中六學生流失率比2021/22學年急增而未有緩和跡象。中六學生人數在2022/23學年減少至約4.1萬,而在2024/25學年稍有回升至逾4.4萬。(詳見表一)

 

表一:中六學生人數預測(2022/232024/25學年)
 

學年

樂觀預測

(流失率與2021/22學年數字相若)

基本預測

(流失率平均比2021/22學年

數字高三個百分點)

悲觀預測

(流失率平均比2021/22學年

數字高五個百分點)

2021/22

43,865

43,865

43,865

2022/23

43,505

42,102

41,167

2023/24

44,682

43,160

42,145

2024/25

46,864

45,229

44,140

 

預測副學位人數減 離港升學人數續增

 

MWYO根據教育局每年出版的《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報告書》,進一步分析中六畢業生的升學出路數據。升讀本地副學位的中六畢業生,比例一直下降,由2013年的39.9%下降至2021年的28.7%。如果跌勢持續,MWYO估計修讀本地副學位的人數在四年內持續在較低的水平,由2022年的逾1.1萬人減少至2025年的約1萬人。此外,選擇到非本地院校升學的中六畢業生在2019年前一直維持在一成左右的水平,但在2020和2021年驟升至超過14%。MWYO推算非本地院校升學的畢業生比例和人數將持續上升,由2022年的約6,600人升至2025年逾8,000人,令本地收生來源減少,為本地院校整體收生造成更多壓力,特別是自資副學位。

 

九所院校實際收生人數偏離預計多於20%

 

自資院校,特別是副學位課程的收生,明顯受學生人數減少而影響。MWYO分析教育局2020/21學年的數據,發現有九所實際收生人數偏離預計收生人數多於20%的院校當中,大部分均有開辦「商業及管理」、「社會科學」、「服務」和「語言」相關課程,而且個別院校的收生人數在六人或以下。MWYO推測開辦這些課程的成本較低,院校無須特別加設實驗室等校園設施,故有較大動機開辦;再者,可能這些科目過往較受學生歡迎,但近年學生因人數減少而有更多選擇,故他們對這些課程的反應轉趨冷淡。

 

為了拓闊學生來源,不少有提供自資課程的院校均會招收非本地學生。截至2019/20學年,招收的非本地學生越來越多,到該年高峰超過二千人。可是,到了2020/21學年,非本地生人數驟降,估計是因為香港在疫情下實施入境管制措施,減低內地和其他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的意欲。由於大部分自資院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學費,長期收生不足,可能會出現經營困難和停辦的危機。教育局及有關政府部門有必要作出對策,確保自資教育界別的穩定發展,有必要時適當處理院校停辦的情況。

 

四大建議助自資院校健康發展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陳朗軒表示:「多年來自資教育界別發展蓬勃,並為不同能力的香港高中畢業生提供高等教育機會,但市場出現飽和,甚至供過於求的情況,不利專上教育的持續發展。」有見及此,MWYO支持政府最近建議修訂《專上學院條例》中的數項建議,包括:將所有自資院校,納入《專上學院條例》的統一規管框架、更新院校註冊的條件,以及加入取消自資院校註冊的機制,並訂定明確準則。

 

另外,為進一步幫助自資院校在學生人數下降的前提下仍能健康發展,MWYO提出四大建議:

 

1. 放寬自資院校取錄非本地學生的限制,進一步開拓生源。建議政府因應近年自資院校招生情況惡化,繼續嘗試爭取讓更多內地學生到本地自資院校報讀課程,並將招收內地、台、澳學生的上限調高至兩成或以上,讓各院校更靈活地招生。

 

2. 增加對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資助,以提升副學位的吸引力。建議將教資會資助銜接學位的名額加至6,000個。另外,政府應鼓勵開辦優質職業導向課程的自資院校,與職業訓練局和其他提供有關課程的機構商討設立更多可銜接的升學機制,令畢業生有更大機會將來升讀資助銜接學位。

 

3. 進一步擴大及恆常化「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政府減輕自資院校在考慮開辦市場需求大的課程時的成本考慮,以免院校為平衡成本而傾向開辦低成本的「商業及管理」和「社會科學」課程,提升自資副學位課程(特別是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的質素和吸引力,長遠改善自資院校的收生情況。

 

4. 鼓勵院校在開設新課程時兼顧香港和大灣區市場需求,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就讀。而兩地的院校也可共同舉辦更多交流活動和實習計劃,以豐富學生的經驗和人脈。

 

 

詳細報告:https://bit.ly/MWYO_Aug22_S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