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OCT, 2020
預防香港青少年犯罪:探討邊緣青少年的犯罪之路
聯合國強調預防青少年犯罪有助處理整個社區罪案問題,是維持治安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不同界別同樣十分關注青少年的犯罪問題,值得留意是青少年犯罪問題不只流於犯罪率的升跌,更可能反映某些青少年在成長上出現問題,究竟這時代的青少年面對甚麼難處,使到某部分人選擇走上犯罪之路?
此研究着重於被社會定義為最大機會犯罪的青少年,他們普遍被視為「邊緣化」的一群,處於犯罪邊緣上,屬於犯罪高危的群組,簡稱「邊青」。如果我們能夠有方法去幫助邊青,甚至預防某類青少年日後演變成邊青,這必然能紓緩青少年犯罪的問題,因此我們會探討邊青的成長經驗和踏上犯罪之路的歷程。
研究發現,要幫助他們免於犯罪或再犯罪,家庭、學校及社會要多了解邊青的成長需要,提供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從而發掘其潛在價值,同樣邊青也要反思一下,利用犯罪的手段去滿足各種需要,換來的究竟是得還是失?抑或可運用自身的潛在價值,實踐人生目標?
主動製造反思時間
為達到更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或再犯罪,我們必須主動製造反思時間,這個反思時間最理想是出現得越早越好,並從量與質兩方面出發:
政策建議實際遇到多方限制
- 家長方面:難以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或許連專責的家長或監護人也沒有
- 主流學校方面:龐大的學科教學壓力和資源分配困難
- 群育學校方面:收生數目和學生類別、課程內容,和資源分配的限制
- 非政府組織方面:高成本,須付出很多時間去尋找目標和改變其行為,能夠接觸到的邊青數量相對有限。若果是已輟學的邊青,支援的難度會更高
- 社會方面:偏向不認同邊青的價值,或會歧視邊青,難以動用更多社會資源
可行建議
對象:1. 高危青少年 – 未能適應學校學習,成績較差及經常缺課 ; 2. 邊青
目標:提供適合的學習及成長環境,防止高危青少年演變成邊青/防止邊青踏上犯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