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參與式預算對地區管理部門有何影響?(一)
今年九月至明年三月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後的第一個選舉期,當中包括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在新制度下,早前一眾選委候選人要在炎夏裏擺街站接觸市民,探訪基層家庭,當中更不乏昔日少見落區的政商鉅子。這清晰說明了一點,日後的治港者必須懂得與社會溝通和了解民生需要。然而,兩天的街站或家庭探訪至多只讓人看見一些手法上的轉變。長遠要建立與居民的溝通及準確了解他們的需要,還需要在思維上有所突破,敢於嘗試創新及有系統的方法,而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在上半年試行的「彩福邨參與式預算試驗計劃」(下稱:「計劃」)也許能帶來一點啟示。
以參與式預算找出居民意願
參與式預算普遍應用於社區民生項目,就着一些緊急、複雜和全港性的宏觀政策議題(如:建築物安全、金融和防疫政策),參與式預算有其局限性。因此,今次「計劃」由彩福邨的互助委員會(下稱:互委會)主席牽頭,讓居民建議如何使用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下稱:邨管會)中有關「邨内改善及維修保養工程」及「屋邨活動」的部分公共撥款,並以居民投票形式找出兩項撥款的運用優次。由於邨管會的成立宗旨包括鼓勵住戶積極參與屋邨管理工作、提升住戶的社區歸屬感和邨管會的工作成效等,因此作為邨管會委員之一的互委會主席會在邨管會內推動最受居民歡迎的建議。而MWYO則以參與式預算的方式找出居民的意願,過程中居民可以提案、與鄰里和專家小組(如:互委會主席、區議員、環保建築師)交流並完善方案,然後在專家小組甄選的十個入圍方案中投選心儀建議,並監察項目的執行。
「計劃」最終共收到104份居民提案和300戶居民投票。在工程類別中,最受歡迎的建議是「翻新彩樂樓旁休憩處」,提案者希望在屋邨較多居民聚集的地方增加表演設施、美化外牆、加強燈光,並命名為「彩福廣場」。有關屋邨活動方面,最受歡迎的是「彩福易手市場」,提案者希望在邨內進行舊傢俬或物件送換或交易,以減少無謂消費及支持環保。
一、改善居民對行政部門的印象
MWYO透過問卷調查成功在300位投票居民中收集了其中225位的意見,並分別與彩福邨其中一位互委會主席歐生、當區區議員顏汶羽先生和十位入圍提案居民進行了深度訪談。結果發現「計劃」對地區管理部門有四項主要成效。
從問卷調查中發現,超過九成受訪投票居民認為參與今次「計劃」,改善了他們對彩福邨的邨管會或互委會的印象。主因包括他們對相關政府部門認識加深了、與部門的距離拉近了、感到當局尊重自己的想法,以及欣賞其做事態度。例如其中一位提案居民Anna(為保障私隱,所有居民名稱均用上化名)表示:「覺得他們實質有做嘢,以前覺得太遙遠了,又不太叫得出這些組織的名稱,不太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現在就知多咗,見到他們有做嘢。」另一位居民Fiona指:「因為你給人提案,就會讓人知道那些錢怎樣用,亦會知道最後有沒有做。他們願意透明化這件事,所以都是會有信任。」
另外,作為互委會主席的歐生也表示與居民的關係因「計劃」變得更好。他指:「我與居民的關係透過今次計劃變得更和諧。現在多了一些不常見的街坊主動來辦公室找我,他們知道這計劃都有提交很多意見。」另外,他對居民的印象也有改變。他提到:「有少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提案質素很高,特別是年輕那一群參加者。整體上他們的意見讓受益的居民都很多,例如是樓梯防滑工程,所有居民經過那裏都會受惠。例如易手市場都是全民參與。令我對居民改觀了和更有信心。」
二、提高接收民意的管道效能,減少工作盲點
當區互委會主席和區議員都認為「計劃」有助他們更加掌握居民的想法。正如顏議員提到:「居民的提案都十分務實,亦是我們長期在邨中聽到的一些訴求,但今次更加具體。經居民投票排序的過程,我很容易掌握到邨中大部分市民在想什麼⋯⋯平時在街上可能有個居民來表達意見,但他的意見是否全邨都同意呢?我不清楚。我都是用我的政治判斷。今次給了我一個比較科學客觀的系統讓我知道這是否大部分居民的想法。」
歐生亦表示:「我們過往經常舉辦中秋嘉年華、元宵嘉年華或年度旅行,但發覺這些活動已運作很多年,參與人數越來越少,變得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居民。當新鮮感下降,他們亦難再有興趣參加。但今次有些新的提案如易手市場,既新穎又環保,這個構思又是居民提出的,以前我們都想不到。因為它合理、可行性高,到時真正落實時,我相信參與度都會高。居民比較積極時,受惠的人數都會較多。」
此外,歐生再補充:「有些提案以前是較少人留意,甚至是忽略了,例如是一些少數族裔想學中國文化。這類意見以前在邨管會基本上不會有人提出。但當開放給居民提交意見後,就能夠收集到這類聲音。邨管會做得久了都會有些盲點,但用參與式預算的方法就可以集思廣益。」
三、加強公共開支和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提高決策和工作效率
顏議員和歐生均指出了「計劃」有助提升邨管會預算和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歐生指:「因為最後的提案是由居民投票揀選。往後亦會有跟進計劃,例如透過在大堂和互委會貼海報與居民更新提案執行進度,讓他們知道方案的落實去到甚麼階段。」顏議員更直接提到在「計劃」後,現在至少大家都知道這些方案是來自市民的意見,明白預算為何會這樣運用。
另外,二人亦認同「計劃」有助減輕其工作負擔,同時更容易達到工作目標。歐生表示:「因為與居民熟悉了,認識多了,這對工作是方便了⋯⋯在想建議方面也快了,因為不再是邨管會中一少撮人去想,其他居民都可以一起參與。」顏議員更提到:「過去每個財政年度我都要想,以往居民有甚麼投訴,有甚麼建議,是否應放在邨管會來年的工作計劃。過往可能有個邨管會委員提議在邨內加某個設施,其他人就會問是否真的有人用。今次就不用了,因為我們做了一戶一票排次序。」
四、促進公共資源有效運用
基於以上的好處,顏議員和歐生均同意「計劃」能促進邨管會的預算有效運用,原因有三。首先,「計劃」保證了來年邨管會落實的方案一定是居民所需。其次,今次收集到的大部分提案都能指出和回應彩福邨現存的民生問題或居民的需要,而且有一定的事實根據。第三,這些方案都能讓彩福邨廣泛居民受惠,例如將執行的「翻新彩樂樓旁休憩處」方案。這無疑有助促進彩福邨的發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事實上,地區就是連結廣大市民的最前線,地區事務就是與他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議題。近一年來,不少政府官員、政黨、傳媒和學者等均認為香港需要重新出發,甚至提倡各項娓娓動聽的改革方向。其中自然不可忽略地區治理這最基本的一環。正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七月給香港的講話中提到,今後的治港者必須「善於為民眾辦實事⋯⋯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今次彩福邨參與式預算的案例,絕對值得讓今後所有從政者加以思考。
2021年10月18日原文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