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2023年施政報告》為青年搭建階梯 MWYO青年辦公室回應相關政策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於青年發展、學生教育、就業創業及促進青年認識國家等不同議題制訂重點政策,為年輕人搭建各展所長的舞台,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 MWYO)對此感到十分鼓舞。
青年興,則香港興。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特別對香港青年表示關愛。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就青年工作獨立成章;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更於去年底公布首個版本的《青年發展藍圖》,提出超過160項措施,以實際行動支援青年發展。
近月,行政長官與一眾官員於《2023年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多次落區,聆聽市民特別是新一代的想法和建議,我們喜見《施政報告》吸納了不少青年的意見,為政策注入新元素,為青年燃點希望。繼早前向行政長官呈交《施政報告》意見書,現對應今日
公布的青年相關政策,MWYO作出以下回應:
教育方面
習近平主席於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特區政府日後除了須加強青年人的國家觀念、建立正向思維和創造上流機會外,更加要增強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識。
推行國民教育是這份《施政報告》的重點,MWYO欣悉政府提出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以及設立兩個新博物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國家和抗戰歷史。除了支援教與學、強化校本管理等措施之外,當局可以考慮從一些青年較容易接受的角度,甚至較軟性的手法推動相關措施。例如與國家相關部門協作推出「青春高鐵線」,提供優惠套票給學生在長假期可多次乘搭高鐵,並先以城市點對點的方式開始,如香港來回上海或南京,再逐步增加覆蓋城市;推出「文青通」,資助青年觀賞當地的傳統和流行文化藝術作品,如影視、音樂、戲劇、舞蹈、體育等,以及購買表演場地和博物館的通行証;舉辦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各城市的活動(如單車、馬拉松及渡海泳等),增加青年對大灣區生活環境以至就業市場的了解。
另外,為推動香港建設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施政報告》提到由 2024/25 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提升一倍至 40%,大學可逐步按此收生,吸引更多外國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MWYO對此表示支持。同時,我們鼓勵開辦優質職業導向課程的自資院校,除了可放寬取錄非本地學生的限制,將招收內地、台、澳學生的上限調高至兩成或以上外,亦可與職業訓練局和其他提供有關課程的機構商討設立更多可銜接的升學機制,並且支援一些自資院校在開設新的副學位課程時兼顧大灣區和香港市場需求,以職業導向為主,例如機械設計、產品開發、文化保育等。
身心健康
香港學生學習及生活壓力近年備受關注,根據香港大學精神醫療學系研究團隊於今年五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年,有超過一成半的青年可能患上精神疾病(16.6%)。
MWYO喜見《施政報告》推出「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積極加強學生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從預防精神疾病方面,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當局宜繼續鼓勵青年恆常運動,提供更多設施予青年培養運動習慣,例如已推出的「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除了以津貼補助學校外,應扮演更積極的協調角色,可考慮由康文署擔任學校課後時間的體育場地管理人,並由政府出支承擔場地的額外保險費用,以及人力資源與維修的費用,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從補救方面,MWYO建議政府設立「精神健康醫療配對基金」,與私營企業共同資助有需要的青年及早就診和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並由青年服務機構試行相關計劃,確保基金順利運作。
此外,《施政報告》亦特別提及保護兒童的重要性,MWYO期望立法會能早日完成強制舉報虐待兒童相關法例立法,及早發現和介入虐兒個案。另一方面,校園欺凌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根據教育局於今年五月公布的數據,在過去三個學年中,中小學平均每年處理約380宗校園欺凌個案。雖然坊間有不少針對欺凌者與受害者的研究及討論,但往往忽略欺凌事件中學生作為旁觀者的角色。MWYO建議當局應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欺凌處理機制,給予旁觀者更多指引與支援,協助師生共同應對欺凌。同時,可在校內設立「朋輩支援小組」,挑選具領導能力的學生擔任調解的角色以及為受害者提供情緒輔導。
就業及生涯規劃
《施政報告》提及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培育本地人才,並且提供晉升階梯,如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增加「學徒訓練計劃」津貼以及加強跨境資歷互認,MWYO樂見政府積極推行相關措施,拓闊年輕人不同機遇。其中,大灣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動力及希望所在,如何把握好灣區機遇是香港政府及全港市民均須思考的問題。
政府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已於年初完成試行,而恆常化的「計劃」亦已開展。在「搶人才」的環境下,政府可參考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研究人才庫」計劃,將「計劃」升級為「大灣區人才庫計劃」,改為按僱員的學歷與工作經驗調整政府補貼額度,具體為:學士畢業生僱員的標準薪金訂為20,000元,而碩士畢業生僱員為23,000元;即政府須津貼前者12,000元,後者15,000元。MWYO相信此措施能夠吸納更多優秀畢業生參加「計劃」,令「計劃」更具吸引力。
為持續支持青年發展,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承諾將繼續推展各項青年在內地和海外的交流和實習計劃,今年內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同時,為吸引創科人才,當局會把「創科實習計劃」下的實習學生人數由 2022 年的 3,000 人增至 2027 年的 5,000 人。
事實上,如青年能早點透過實習了解行業和職場文化、累積工作經驗、提升職場軟技能,有望能增加個人競爭力,亦對未來發展規劃有更充分的理解。因此,MWYO建議當局可考慮推出「畢業生實習計劃」,以一年為期資助企業開設約4,000個短期實習職位,為近期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機會。而新的計劃應包括高中、文憑和副學位畢業生,而非只限於學士學位畢業生,以回應不同教育程度青年的就業困難。此外,可將「專上學生暑期實習計劃」延伸至合資格中學生及剛中六畢業生群組,設立恆常的「中學生暑期實習計劃」,每年在各政策局或部門物色不同適合中學生的實習崗位,鼓勵他們申請,協助他們累積工作經驗和進行更適當的生涯規劃。同時也應為中小企成立實習資助基金,資助最少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計劃,政府按每名實習生(對象主要是中六畢業生)補貼最低工資,以減低公司的薪金成本。
公民參與
《施政報告》宣布當局將於2024年中舉辦「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作為下一屆青年節開幕及亮點項目,並邀請海內外嘉賓和青年團體來港參與;同時,民青局已在上月成立「連青人網絡」,持續與青年互動。
MWYO深信這些措施有助凝聚青年,為他們提供發展多元才能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為了進一步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MWYO近年積極提倡於公眾諮詢階段加入「共識會議」環節,並已於今年二月及八月與數位立法會議員舉行了兩次的共識會議。共識會議強調參加者在掌握足夠的客觀資料和專家分析下對話、聆聽和包容,目的是讓民衆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就不同社會議題發表意見,令會議的討論結果作為政策制訂者有效的參考。
MWYO建議政府及政策制訂者可挑選社會具爭議但有討論空間的議題,然後在公眾諮詢階段時舉辦共識會議,鼓勵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政府亦可將會議結果視為民意指標,並在施政時加以參考、落實,從而展示回應青年意見的誠意,令政策的公信力提升。
香港未來
《施政報告》提到少數族裔人士是香港家園的重要成員,政府會為他們在融入社區、教育、就業、福利和醫療等方面不斷提供服務和支援。我們樂見當局將增加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並提出於這十間中心各設立一隊「少數族裔關愛隊」,讓隊員主動接觸少數族裔住戶、了解他們的需要和介紹相關公共服務。
MWYO一直關注少數族裔香港青年的發展,更於去年發表《從少數族裔香港青年的身份認同看共融》研究報告,當中發現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從未/只低程度地探索個人種族身份。為了讓少數族裔人士進一步融入社區、開展探索,MWYO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如當局應資助相關機構推行結伴實習計劃,安排少數族裔青年與華裔青年到同一間公司實習,讓他們從職場中探索種族身份,擴闊其華人的社交圈子。事實上,當局也可將這配對形式引用於即將成立的「少數族裔關愛隊」,安排少數族裔青年與華裔青年一起投入各類公共服務,促進彼此溝通。
同時,《施政報告》亦提及政府部門可按個別職系工作需要,加強招聘及外展工作,鼓勵少數族裔人士投考。MWYO建議政府可善用警務處的「寶石計劃」和「喜瑪拉雅計劃」,將支援政策和措施定位於種族身份認同,亦可將兩個計劃的理念,擴展至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更多少數族裔香港青年在政府部門實習的機會,如表現理想者,更可招聘他們加入成為公務員,或推薦給其他機構,實現貢獻社會的理想。
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總監容德敏表示:「青年是香港的未來與希望,更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發展不能耽擱,年輕人充滿抱負,勇於創新、有橋食腦,亦敢於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努力。政府對年輕人的支援十分重要。我們殷切期望當局能有序落實《青年發展藍圖》及《施政報告》中的建議,解決青年「四業」問題,展現決心和承擔。青年強,則國家強。MWYO未來亦將繼續與各界及青年攜手並肩,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動能。」